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是如何被推上神坛的?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是如何被推上神坛的?)
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 犹如梵高和他的《向日葵》 , 生前寂寂无名 , 身后光芒万丈 。事实上 , 直到宋代张若虚和他的这首诗才为世人所知 , 此时距张若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三百年 。再三百年 , 明代胡应麟对张的认识又有了提高 。又三百年 , 王闿运称之为“孤篇横绝 , 竟成大家” , 闻一多赞之曰“这是诗中的诗 , 顶峰上的顶峰” 。经历了千年岁月 , 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终于被推上了神坛 。
等待是痛苦的 , 但等待也是充满希望的 。有泥土 , 有种子 , 春天会来 , 花儿会开 。张若虚无疑是幸运的 。他等到了他的诗熠熠生辉的那一天 。
张若虚生活在中国历史上最让人羡慕的时代——开元盛世 。与同时代的孟浩然一样 , 新旧唐书中都没有给他立专 。但从贺知章的传记中“知章与越州贺朝、万齐融 , 扬州张若虚、邢巨 , 湖州包融 , 俱以吴、越之士 , 文词俊秀 , 名扬于上京”的这句记载也足以让我们对他的生活有所了解——张若虚当时就已经名重一时 , 时下盛名只不过是种补偿而已 。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是如何被推上神坛的?



这多少让我心里有些安慰 。
毕竟 , 如果写出那么华丽诗句的人 , 真的饿死街头或者碌碌无为 , 怎么说都是一件很遗憾的事 。
(一)春:海上明月共潮生
这首诗总共有两个“春”字 , 其中第一个字就是“春” , 这也奠定了这首春之夜曲的基调——自然、朝气、乐观、希望 。
春江潮水连海平 , 海上明月共潮生 。
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
春潮浩浩汤汤 , 把江面与海面连成一片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这种力量在韦应物那里是“春潮带雨晚来急 , 野渡无人舟自横” , 在白居易那里是“孤山寺北贾亭西 , 把水面初平云脚低” , 在苏轼那里是“竹外桃花三两枝 , 春江水暖鸭先知” 。
张若虚的眼界显得更宽阔一些 , 或许也是这股春潮的力量吧 。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海 。
大海上一轮明月冉冉升起 , 在波涛汹涌之间 , 在潮涨潮落之际……
面对此情此景 , 当朝宰相张九龄曾咏叹出“海上生明月 , 天涯共此时”的佳句 。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诗人 , 对这样美好的句子我们没有必要探究谁早谁晚 , 或许这本来就是诗人共有的慧根 。金圣叹说 , 诗从来都是主动来找诗人的 , 而根本不需要诗人绞尽脑汁去写 。能让诗句主动来投的 , 大概就是慧根了 。我等凡夫俗子 , 就算面朝大海 , 也只会搞得一身狼狈 , 绝对不会有什么春暖花开 。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是如何被推上神坛的?



想象是诗的灵魂 。
眼前的景色始终是有尽头的 , 但心里的景色是无限制的 。所以李白在诗里可以“白发三千丈” , 可以“疑是银河落九天” , 杜甫在诗里可以“即从巴峡穿巫峡 , 便下襄阳向洛阳” 。此刻的张若虚就展现了顶级诗人的水准 , 他开始放飞自我 , 尽情想象 。月光下 , 波涛翻滚 , 此起彼伏 , 百思特网绵绵千万里 。而此时此刻 , 天下所有的春江都在月亮照耀之下 , 月色在波浪尖上熠熠生辉 。
这是何等的想象与气魄!杜甫曾有过“星垂平野阔 , 月涌大江流”的句子 , 但从整体上而言 , 杜甫诗句境界过于刚猛 , 比张若虚的这句“滟滟随波千万里 , 何处春江无月明”少了一点儿柔美 。并且杜甫的景色中只有长江 , 而张若虚的心里是天下所有的“江水” 。
一部伟大的作品或者一首伟大的诗作 , 作者所关注的绝对不仅仅是自己 , 而是更为广阔的天地和人生 。张若虚的心里是升起一轮明月的 , 这明月高高挂在他的心里 , 映照在天下的江水里 , 奔腾不息 , 摇曳多姿 , 光彩夺目 。宛若春天的田野 , 绿意盎然 , 繁花似锦 , 生机勃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