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舍弃又不能释怀的一副对联

不忍舍弃又不能释怀的一副对联
《对联.民间对联故事:下半月》2015年 第9期
作者:孙毅
摘 要:吉林省有四个地名,似可组成一副对联,即:
打马下通榆,一路向海;
驱车赴长白,半边临江 。
通榆是吉林西北部的一个县,素以草原和蒙古黄榆著称 。向海位于通榆县的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持区,以湿地、候鸟、丹顶鹤闻名 。长白是吉林东南部的一个朝鲜族自治县,借道朝鲜可登长白山南坡俯瞰天池 。临江为县级市,南邻朝鲜、东临长白,解放战争时期的“四保临江”战役即于此地 。
有没有关于蒙古的诗句? 敕勒歌北朝乐府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
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
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土,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 。
“敕勒川,阴山下”,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 。
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
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 。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 。
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画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情调 。
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 。
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 。
“风吹草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 。
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 。
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
《赋得古草原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译文:平原上的野草一片葱茏茂盛,年年一枯一生,野火也烧不尽它,等来年春风一吹,又纷纷萌生出来 。
野草远远地一直延伸到古道,青翠的山峦将荒城连接在一起 。
又要送朋友远行了,满目的青草也充满了离别之情 。
下面的是网友原创诗句:卜算子·青海湖草原半绿草秋黄,遥望铺天际 。
风送牛羊时几声,蝶度幽丛里 。
千秋岁·塞外草原塞烟边外 。
驱马跑无际 。
天极处,山峦叠,闲云行几朵 。
毡幄联鳞次 。
青翠遍、道弯指帐蹄痕碎 。
广阔胸怀事 。
悠久英雄地 。
峰火熄 。
胡笳起 。
茹毛逐水草 。
衣皮寒流徙 。
过去也、眨眸复看容颜改 。
不忍舍弃又不能释怀的一副对联

关于北京长城的详细资料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 。
自战国时期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 。
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 。
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
“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 。
“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 。
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 。
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 。
它好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 。
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 。
现在我国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 。
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