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读后感格式怎么样?( 六 )


我喜爱伺茶,每每在茶的面前,我会感到一切都变得平和美好 。品味人生,忧患生命是茶道与儒家的共同主题 。有人品茶“茶可雅志,茶可行道”,有人品茶“茶烟一塌拥书眠”,道心文趣兼备 。过去儒士不能一日无茶,其文也不能不常以茶为喻,我感悟到,这种闲适人生就是儒士茶人的品茗追求吧!于丹教授理解《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子并以此来影响着他的弟子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我理解为:平和 。
茶是个和气的性子,与谁都合得来 。柴门也进得,侯门也进得,不卑不亢,不做宠物状 。所以,和柴米油盐酱醋过日子的时候,也能与琴棋书画诗酒共发雅性,且在那个浪漫天地里,还担任着缺一不可的角色 。只是就像一个艺术天赋极高的人一样,绚烂之后归于平淡,自己不评说,只待旁人去品味罢了 。在儒家的眼中,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 。和是一切恰倒好处,无过亦无不及 。平和,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中庸之道 。平和下来,会使人“怡”,“怡”者,正是和悦,愉快之意 。在茶道讲求的要让身心“怡”的过程中,就又与《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于丹教授语)不谋而合了 。
孔子提倡仁爱,但他并不认为应当以丧失原则的仁爱之心去宽宥所有人的过失 。《论语》告诉我们,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且彼此之间要留有一点分寸,有一点地 。常言道:世界是个大家庭 。既然是在“家”里,就不免人各有志,人各有禀性,正如有爱茶者喜欢龙井,有爱好乌龙茶一样,不过都是求真的一种心境 。“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真心待人,真诚说话,真情做人的道理呢!
品味人生,修身养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这一轮回 。淡泊的襟怀,旷达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闲适的心态去生活,将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状态,这样才无愧与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快乐地生活的秘诀那样,去找到你内心的安宁 。
于丹所谈的“理想之道”,就是给我们一个淡定的起点,给我们一个储备心灵快乐的资源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 。神于天,圣于地 。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进行自己行为的拓展,也如论语中所讲,一个人:“心中有眼中就有”,一天充足的阳光、一杯热气腾腾的茶,这些表面看来或许毫无价值的东西,就是我为自己设定的关于理想的那个淡定的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