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下雨了教学设计如何写?( 十 )


3.小白兔在回家的路上看见了谁?是多少蚂蚁?他们在干什么?(板书:往高处搬家)为什么要往高处搬家?
4.指名学生读第七段,学生边听边想,到底是小白兔告诉蚂蚁要下雨了,还是蚂蚁告诉小白兔要下雨了?
5.指导读“是要下雨了 。”(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八、九自然段
1.听了蚂蚁的话,小白兔是怎么做的?(出示:加快步子)他一边跑还一边喊什么?(引读)
2.正在这时候,一阵雷声,哗哗哗,雨就下起来了 。(师画雨点)这雨下得怎么样?
3.指导朗读第九段(齐读)
五、总结课文
《要下雨了》教学反思
.
.上课之前刚好要下雨了,天一下子暗了下来,冷风透过树梢,越过窗缝,直钻到教室里来 。
如何抓住这良好的教学时机呢?我让学生往教室外望去,有的学生说,好像下雨了 。有的说,还没有下呢 。“今天学习的课文《要下雨了》跟现在的情况差不多”,我边说边在黑板上写上“下雨了”,再用红笔加上一个“要”字,学生很聪明,马上明白了:下雨了,就是已经下了,而要下雨了,就是还没有下,马上要下了 。经过这么一比较,课题《要下雨了》用词的准确性就体现出来了 。
“要下雨之前,大自然会给我们哪些提示呢?”学生们从书里的知识“燕子低飞、小鱼透气、蚂蚁搬家”说到了书外,像“乌龟背上会有小水珠,蜻蜓也会低飞捉虫子吃,蜘蛛收网”等等,我追问:“那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呢?”有的说:“是幼儿园的老师讲过了 。”有的说:“我去看过 。”看来不能小看了这些孩子,他们的经验还是蛮丰富的 。
学生懂得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他们完全读懂了课文 。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让学生朗读 。不过,在读之前,为再次激起学生兴趣,我又巧妙地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同学们都知道了这么多关于下雨之前的预兆知识,可是,书上的主人公――小白兔可不像你们这么聪明 。它是怎么知道的呢?”生:“它问了“燕子”,才知道的 。”
这节课,我始终围绕着“亲身体验”――让小朋友把自己当成小白兔,像它一样思考,像它一样感受,像它一样说,一样做 。当学生真正进入角色,和小白兔一样从疑惑到半信半疑直至确信“要下雨了”的时候,他们也就感受到了文字中传达的信息 。
.
.
以往我们总认为小白兔遇到燕子、小鱼和蚂蚁是一样的环节,一样的情景,实际上,不是的!我们从“是要下雨了吗?”,还有“小白兔连忙挎起篮子往家跑 。”这里就可以看出来 。前者是半信半疑,后者是确信无疑了,所以才会“连忙”往家里跑 。当它看到蚂蚁时,它就把要下雨的消息告诉了蚂蚁,这里我安排了一个口语训练,也不知合适不合适?原作的意思大概是简单地写 。我却让学生用对话的形式说一说 。要求与课文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