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超越时空的建筑对话,发( 五 )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超越时空的建筑对话,发掘木头里藏着的中华文明)》读后感(五):建筑形式其实就是建筑功能
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最大的不同,就是木质结构的精妙,这也是吸引我们欣赏传统建筑的原因之一 。在现代建筑中,一直有“形式决定功能”和“功能决定形式”的争论,而在传统中似乎很好的将其融为了一体,甚至相互促进 。
全书分为六大部分,个人认为最后一部分的古为今用其实可以和倒数第二部分的面向未来调换 。开头没有从晦涩难懂的建筑术语名词出发,而是融合中华文化,讲述建筑对文化的影响“栋梁之材”、“高屋建瓴”、“门槛高”、“关键”这些在建筑中部位的对应和引申之意 。
文章十分生动,有一节讲的是建筑防水 。中国最初行为方式是跪坐或弯腰行动
古代席地而坐
唐以后,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胡凳、胡椅逐渐普及,人们开始垂足而坐,这使得视平线抬高,障水板出现 。明代,以砖为主要材料的窗下墙开始普及,柱脚被墙体保护不再惧怕雨水,出檐开始变得逐渐缩小,这也是为什么唐以后的建筑屋顶不再显得宏大的原因之一 。古代的“床”多无柱腿,后来“床”多类似于今日的“茶几”,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中,就是李白在室外月光下茶几旁引发的感慨 。
唐玄宗时期古画
床逐渐增高
典型中国传统建筑(唐)
而日韩则一直保持席地而坐的习惯,传统建筑出檐较多,且为了保证席地而坐的舒适性在木地板之上铺设榻榻米,以便隔冷隔潮,而榻榻米比较脆弱,故进门前需要拖鞋,如今融为日本文化 。拖鞋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身体活动的范围被大大减少,人们对庭院的x欣赏趋向于静观,这也使得日本园林——枯山水广泛运用,同时为方便观看及减少对榻榻米的摩擦,使用推拉门,塑造了日本传统民居建筑的风韵 。
典型日本建筑
来源于网络
透过建筑看文化,真的太有意思了吧!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超越时空的建筑对话,发掘木头里藏着的中华文明)》读后感(六):芥子纳须弥,木头藏智慧
北京故宫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 。其实不仅是故宫,中国还有许多堪称传奇的木构古建筑 。曾经看过一些纪录片,介绍中国各地的木构古建筑,它们能历经千百年风霜雪雨、地质灾害却依然傲然挺立,这不仅归功于它们的巧妙设计,也彰显了中国传统建筑巧匠们代代积累、相传的智慧 。
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朴世禺结合他的工作经验和专业的理论知识在《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向我们讲述和展示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里的精巧设计,再现中国建筑匠师们的独具匠心,虽然他们可能籍籍无名,但是他们留给后世的“财富”是无可估量的,中国传统的建筑工艺凝结着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