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关于滕王阁的古诗( 五 )


兰亭已矣,梓泽丘墟 。
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
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
滕王阁的诗词滕王阁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 。
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 。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斑 。
人到于今歌出牧,来游此地不知还 。
有关黄鹤楼和滕王阁的诗句有哪些?崔颢《黄鹤楼》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王勃《腾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古诗诗句 1.运用典故,简练含蓄 用典除了有加强论证的作用外,还能以古比今、借古写怀,可以使文章内容充实,联想丰富 。
语言简练,风格典雅 。
这篇序文用了大量典故来叙事抒情,有的是历史故事,有的是前人文句 。
而运用的手法又有所不同,有的是明用,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有的是暗用,如“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有的是正用,如“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有的是反用,如“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
典故的运用,加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
2.a.(比喻)“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以超越空间为喻,“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以追赶时间为喻,都表现出了不甘沉沦的豪情壮志 。
b.(反诘)“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言之凿凿;“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反问有力 。
“非无”“岂乏”,一个否定判断,一个反诘论述,行文摇曳生姿 。
然后以“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作结,总束上文,开启下文 。
c.(直抒胸臆)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两句,更是直抒胸臆,坦言心怀,写自己报国无路,济世无门,言辞哀婉 。
情意绵绵 。
d.(双关)“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两句是虚写,表面上是“望”“看”,实际上是在想 。
这里用了双关的手法,十分巧妙:由日落而想到西北的长安,由云海而想到东北的吴会,日下即长安,云间即吴会的意思又暗含其中 。
e.(衬托)“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两句,通过进一步玄想宇宙的广漠洪荒,来衬人生的渺小,从而引发下面的感慨,即:“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这两个四六句,一问一答,答非所问,流露出怀才不遇的心绪,充满了自我悲伤的情调 。
f 。
(渲染)“闾阎扑地”“舸舰弥津”两个四六句,极写人烟之盛,“舸舰”之多,渲染出一片富庶祥和气象 。
g.(动静结合)“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这两个句子都是因果性的推论,“而”字前为因,后为果 。
作者抓住了“秋水”和“秋色”两个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写秋天,写水写山,动静结合,如诗如画 。
不知够不够500字啦~~~
王勃 滕王阁序诗句滕王阁-王勃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赏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何以成为千古名句?是因为它对语言艺术的巧妙运用 。
其语言艺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
一是视野开阔 。
天上布满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飞过 。
秋天的水与广阔的天空相接,呈现出同一种颜色 。
组成了一幅天地浑然一体的波澜壮阔的画面 。
没有广阔的胸襟和气度的人,是断不能写出这样视野开阔的句子来的 。
都督阎公与其说是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这两句而赞叹,不如说是为王勃蕴涵在这简单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气度以及才气所折服了 。
二是动静搭配 。
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让人感觉有点单调,少了些许生气 。
在这种情况下,高明的作家总是设法用动静搭配的方式来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