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孔乙己读后感怎么写?

明白鲁迅先生的人,多少对他的作品有些了解,多少也明白一点儿先生作品中的人物,想必也该明白孔乙己 。
孔乙己这个名字,出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然而这并不是他的真实姓名 。一个连真实姓名都没有的人物,无疑是可悲的`,而故事的背景也就注定了孔乙己命运的“可悲” 。
从孔乙己出场,整篇小说就带上了些讽刺和杯具色彩,并且越往后,这种讽刺和杯具就越明显 。一部优秀的小说,它的意义和价值是要靠读者细细品出来的 。孔乙己的“悲”也是读者悟出来的 。有人初读这篇文章时,是笑出声来的,所以全文必须会有一个“误导”读者的地方 。《孔乙己》中,这个地方已经被提示得很明显了:一个杯具小说中,从头到尾,各行各业人的笑声 。杯具里的笑,显然有那么些不自然,又是那么刺耳,却似乎又在情理之中 。
我们不明白孔乙己年轻时的样貌,但至少,他此刻是悲惨的 。在无情的科举制度的毒害下,孔乙己真正做到了“一心只读圣贤书”,并且书的数量还是有限的,也是由于科举,导致孔乙己只重视课本,轻视劳作,甚至是排斥劳作,也滋生了他“好吃懒做”的恶习,于是钱越用越少,小偷小摸的行为越来越多,被人们嘲笑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使他的生活陷入一个死循环,最终困死在这个漩涡里 。我也无法确定究竟是该斥责他,还是同情他 。他的一生是一曲悲歌,只是这首歌,以笑声开始,又闭幕于笑声之中 。“孔乙己总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
回过头,看看悲歌中的笑声 。老板打趣孔乙己时,戳其软肋,以寻求自我的欢乐 。由此,看来这个老板并不高尚 。而围观的群众,也是一个劲地起哄 。在这个势利、冷酷的年代,是不会有人站出来主持公道、宣扬正义的 。他们的良知跟着笑声灰飞烟灭 。
而与之构成鲜明比较的是,孩子们是天真无邪笑闹无心的 。这也是小说给人些许温暖的几个地方之一 。孩子们是可爱的,孔乙己也是有其善良的一面的,他把善良用在孩子们的身上 。而叙述者“我”,也是一个孩子,同样不乏同情之心 。
再读这篇文章,我再也笑不出来 。因为虽然孔乙己的杯具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根源是因为冷酷无情的社会和罪恶的科举制度 。但愿这种笑声我们永远不再听闻 。

七年级孔乙己读后感怎么写?


孔乙己读后感300字|孔乙己读后感
为大家带来了 孔乙己读后感300字,感谢大家支持 。
篇1:孔乙己读后感300字
悲凉的时代 笑声中的凉薄
咸亨酒店内的穿长衫的人是剥削阶级的代表,他们对孔乙己的嘲笑是对穷苦人的一种欺凌,在他们的眼中,孔乙己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笑料 。这并不难理解 。但短衣帮的笑,就是鲁迅塑造人物的过人之处 。短衣帮按理说他们也是穷苦人,他们的经济地位与孔乙己相似,照理说,他们不应该嘲笑孔乙己,而应同情他 。但他们却那样的加以取笑,把孔乙己的遭遇与一些有悖常理的举动作为笑柄 。这是为什么?这就是社会的病态,这就是悲凉的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