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男女朋友分手,伤感的诗句( 二 )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 帐幕设宴饯行 。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
后用作船的美称 。
⑥凝噎: 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
一作“凝咽” 。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
沈沈:深厚的样子 。
楚天:南天 。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 楚国,故称 。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
⑩风情:男女恋情 。
【品评】 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
上 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 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 令是情趣不同的 。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 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
刘熙 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
“今宵酒醒 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 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 落的怀人境界 。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 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
宋人论词往往有雅俗之辨,柳词一向被判为“俗曲” 。
此词上片中的“执手相 看泪眼”等语,确实浅近俚俗,近于秦楼楚馆之曲 。
但下片虚实相间,情景相 生,足以与其他著名的“雅词”相比,因此堪称俗不伤雅,雅不避俗 。
[详解]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 之一 。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
”可见时间大约在农历七月 。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
”他的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 。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在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
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一笔,先作泛论,从个别说到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