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九 )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一朝而就的,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取得的 。所以不要只做仰望的人,赶快行动吧!

《谁的青春不迷茫》读后感


青春的挑战教师里静得让人窒息,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老师欲要开启的嘴唇——马上就要到运动会了,轻松的项目早已“人满为患”了,只剩下几个无人光顾的项目 。“×××1000米,××400米……”每个人的脸上固然不敢流露太多的情绪,然而手心里沁出的汗却全然诠释着内心的忧虑 。快到我了吧 。心中不免有些紧张,依稀能够听见胸膛澎湃的心跳声 。老师走到我旁边,镜片下折射出那道犀利的目光:“就乒乓球吧!”知道结果更是欲哭无泪 。我对乒乓球简直毫无兴趣可言,拿过乒乓球的次数也屈指可数 。无奈,迷茫,莫名得沉重了好多 。星期六刚起来,还没等大脑完全清醒,像是非条件反射似得冒出“乒乓球” 。算是刚刚起步的我有些心慌意乱,总是力度把握得不够到位——当拍球力度过大从墙上弹回时,那气势似千军万马,直冲而来,还未来得及躲闪,便砸中了脑门;可力度过小,球又似打焉一般,默默地滑落到脚边,简直又气又恼 。好不容易,把握好力度,可配合上球拍,手无足措之感涌起,显然也想过放弃 。可为了班级也值得一战——当球在半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之际,我的眼睛紧紧得盯着球,一侧身,球轻轻从球拍上反弹了出去……如今,我的乒乓球在班里也算佼佼者,但由衷得感谢这份青春得带我给得精彩 。番外:每次看到班里的同学因打不好乒乓球而抱怨时,我总会放声大笑,好像看见了自己七年级的身影,然而,总免不了同学那“意味深长”的一瞪,额,完了 。青春的挑战带给我了满满的沉淀,然而青春的一次失意也能带给我感悟 。
仍然是刘同写的一本像日记的十五万字书 。或许是因为刘同身处传媒圈的职业性敏感和自信,他总是能截取到人们最希望看到的题材文字和表达方式 。
刘同在这本书最开始的时候介绍了自己在读大学时候的老铁室友——小白 。
小白在刚见到刘同的时候就客气地用标准发音的普通话让出了下铺,给当时就已经被小白的普通话折服的刘同 。刘同当时是练过普通话的哟 。想当年刘同高考的时候甚至还参加过北京广播学院(现在的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系的考试嘞!由此可见,小白的魅力是自带光环的 。小白不仅普通话说得好,写作也是一把好手,另外是唱歌还唱得好 。至此,刘同的身份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容易别人忽视的路人甲人设——全系最受欢迎男生小白的下铺 。
刘同回忆起小白在鼓励自己和他一起参加全校的文艺演出大赛的时候说过的话:“只要你愿意,我们就一起;只要你做好了准备,我们就报名 。你当然可以,更何况还有我呢 。”那次比赛,他俩唱的歌得了全校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