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说话之道》的读后感怎么写?( 五 )


在书的序中,蔡康永就一针见血: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 。报告、开会、道歉、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 。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确实能把人吸引住,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 。看来,深谙“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
整本书字数不多,读来比较轻松 。读罢,不禁反思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几个说话错误,由此归纳出三点感想:
一是“说话本无道,有心便有道” 。只要不是哑巴,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件难事 。但总会有人说的话让人开心,有人说的话却让人难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忙人”,当你和他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思不在这里,当你问他“怎么样?”时,他往往会说“你刚才说了什么?”遇到这样的人,说话者的心一定会凉半截 。因此,将心比心,当我们手头正在忙事情,无暇顾及身边想要向你倾述的朋友时,请及时告诉他“稍等” 。但如果这个朋友是个有自杀倾向的人,那就应该立即停下手头的工作,耐下心来听听他的话 。也就是说,要么不听,要听就请认真听 。
二是“多听少说,比少听多说好” 。很多时候,朋友向你抱怨并不是想得到你的同情或是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而只是单纯地想让你听他说完 。回顾我的八卦生涯,好多次与朋友谈话,还没等他们说完,我就会迫不及待地抛出自己的观点,还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他,并且认为自己这样是为他好,自己是万能的知心姐姐 。到头来朋友的情绪没有得到完整的发泄,这个世上反而又多了一个抱怨者 。
三是“每一次说话都是一次练习” 。我以前觉得平时说话都无所谓的,只要公众场合讲话时注意点就行了 。结果发现,平时不努力,用时徒伤悲 。不论在饭桌上,还是在别的什么公众场合,我往往会得“失语症”,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些社交礼仪也做得很不到位 。虽然不需要做到八面玲珑那么好,但是基本的客气话也不太会说,这就有点不太好意思了 。另外更严重的是,有时不经意间冒出一些不太文明的俚语,儿子一听就记住了,做了很坏的榜样 。由此可见,平时管好自己的嘴,用好每一次练习的机会是多么重要 。
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属于“嘴笨”类型的,那么不妨也来看看这本书吧!受益匪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