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所有诗词赏析( 九 )


”李纨说的“四个” , 即探春、宝钗、宝玉、黛玉 , 所以第一次作海棠诗的只有他们四位 。
宝钗是封建阶级典型的大家闺秀 , 几乎到了“非礼勿视 ,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 非礼勿动”的地步 。
虽然小时也偷读过《西厢记》一类的书 , 但在人前绝不流露;听到黛玉行酒令时说出《西厢记》中的词语 , 立即在背后提出善意的告诫;大观园出了“绣春囊”事件 , 她立即借口母亲有病搬出大观园等等 , 都是她“珍重芳姿”的表现 。
她平日不爱花儿粉儿的 , 穿着的也是半新不旧的衣服 , 这是她“洗出”“胭脂”的注脚 。
“淡极始知花更艳” , 表明她对自己内在和外在的美都充满了矜持和自信 , 第五回里说她“品格端方 , 容貌丰美 , 人多谓黛玉所不及” , 即是旁证 。
“愁多焉得玉无痕”一句 , 直接指的是白海棠 , 有一条脂批说:“讽刺林、宝二人 。
”林、宝二人的名字都有“玉”字 , 他们确也“多愁” , 这究竞是有意地影射呢 , 还是偶然的巧合?不好下断语 , 可聊备一说 。
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 , 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 。
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 , 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 , 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 。
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 。
从本质上说 , 她不是恶人 , 更不是阴谋家 , 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
林黛玉诗半卷湘帘半掩门 , 碾冰为土玉为盆 。
偷来梨蕊三分白 , 借得梅花一缕魂 。
月窟仙人缝缟抉 , 秋闺怨女拭啼痕 。
娇羞默默同谁诉 , 倦倚西风夜已昏 。
【鉴赏】别人都交卷了 , 黛玉还没作 。
李纨催她 , 她提笔一挥而就 , 掷给李纨等人 , 表现了黛玉才思特殊的敏捷 。
和宝钗“珍重芳姿昼掩门”相反 , 黛玉是“半卷湘帘半掩门” , 任性任情 , 并不特别珍视贵族小姐的身分 。
“碾冰为土玉为盆” , 表明她玉洁冰清 , 目下无尘 。
她以白海棠自比 , 有梨花的洁白 , 有梅花的馨香 。
“月窟仙人”不就是“绛珠仙子”吗?在清冷的月窟里缝白色的缟衣 , 多么颓丧;在秋天的深闺里悄悄哭泣 , 又多么可怜 。
满腹的心事不能向任何人倾诉 , 只好在西风落叶的季节 , 凄凄凉凉地送走一个又一个寂寞的黄昏 。
诗社众人看了黛玉的诗 , “都道是这首为上” , 李纨却说:“若论风流别致 , 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 , 终让蘅(宝钗)稿 。
”李纨的评价未必公允 , 但她的评论确也指出了林、薛二人诗的特点 。
所谓“风流别致” , 就是构思新巧 , 潇洒通脱 , 所谓“含蓄浑厚” , 就是温柔敦厚 , 哀而不伤 。
李纨从“大家闺秀”的标准来衡量 , 自然要把四平八稳的宝钗的诗评为第一了 。
只有最理解黛玉的宝玉理解了她的诗的内蕴 , 要求重新评价薛、林诗的高下 , 被李纨顶了回去 。
《红楼梦》林黛玉《葬花吟》译文鉴赏 。
译文花儿都已经枯萎凋谢 , 风儿吹得它漫天飞舞 , 鲜红的颜色褪了 , 鲜味消失了 , 有谁对它同情可怜 , 柔软的蜘蛛丝儿似断似连 , 飘荡在春天的亭台楼阁之间 , 满天飘的柳絮随风扑来 , 沾满了那锈着花的门帘 。
闺房中的少女面对着这残春的景色 , 多么惋惜 , 满怀忧郁惆怅 , 没有地方寄托愁绪 。
手里扛这花锄掀开门帘走到园里园子的花落了一地 , 我怎么忍心踏这它们走来走去?清兆的柳丝浅薄的榆荚 , 只知道炫耀自己的芳菲 , 不顾桃花的飘零 , 也不顾李花纷飞 。
待到明年大地回春 , 桃树李树又开花了 , 可是来年的闺房中还能剩下谁呢 。
新春三月 , 燕子噙来百花 , 散发着花香的巢儿已经垫成 。
房梁上的燕子啊 , 你们对待花儿也太无情了 , 虽然明年你们还能衔花啄草 , 但你怎能想到房中的主人已经死去 , 旧巢倾落 , 而且房梁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