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怎么写?( 二 )


这是龙应台在她最近出版的一部书《目送》中的一段 。龙应台,这支亚洲最犀利的一支笔,也会有最柔软和难以言尽的时候 。在此之前我读过她的《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都是用尽了深沉和喜悦的笔锋,写尽了一个母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点滴惊叹和感慨 。而《目送》却是思考着生与死的人生大问题,在写父亲的逝去、母亲的垂老、儿子的远离、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进的同时还写失意、失败、脆弱和放手,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
其实,《目送》只是这本书中的开篇 。开头作者是写自己在孩子第一天上学时看着他慢慢地一步一回头地走进校门,消失在自己的视野中;再到孩子十六岁时在机场目送他离开;当孩子慢慢地不再粘着父母,不再愿意和父母齐头并进的时候,这个做母亲的人,慢慢地独自咀嚼着这份落寞,慢慢地眼前出现了另一个背影,这个背影也是落寞的 。在被泪水湿润而模糊了的视线里,我们都看到了那个背影,是被长大了的我们无意时怠慢了的父母的背影 。他们从不打搅我们,总是在离我们十步之遥的地方缓慢前行,是为了看我们是否安全,是确保我们在无助的时候能第一个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是在看到我们欢乐时他们也能偷着乐……是的,养儿方知父母恩 。在我们目送着孩子远离了自己的视野时,才知道这样的滋味父母已经尝过了很多遍 。
于是,我读到了那段惊心动魄的话 。一下子,眼泪就像决堤了一样再也不能收住 。我一遍一遍地读着这段话,那“不必追”三个字狠狠地刺痛着我的眼睛 。孩子所去的方向是灿烂的未来,而那个背影要去的地方却是无尽的黑暗 。我知道,花开总有花落的时候,但,真到了那天,情何以堪?熟悉的老屋却没有了最亲的人,庭前花开却失去了驻足欣赏的人,你的喜悦再也无人分享,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知道你额前的伤疤出自何时来自何处,你,可以这样想象吗?
感谢龙应台的《目送》,让我们下定决心再对父母好一点,再好一点 。穷尽我所有,爱他们,因为我们是爸妈最亲爱最疼爱的孩子!

《目送》读后感怎么写?


《目送》是我在网上阅读之后决定购买的第二本书 。今天,我把它完整的读完了,我知道等新书一到,我会像如获至宝一样,捧在手心,再细细的读上一遍,然后封存在记忆里 。
《目送》是著名女作家龙应台的一本散文集 。我最早读到其中的一篇是在《名作欣赏》上 。那篇散文就叫《目送》,很经典,作者也就以此作为更宽泛的理解,命名了整本书 。因此,整本书,也就是对时间的无言,对生命的目送 。龙应台在这本散文集里,亲情占了绝大部分,而且是纯粹的母女、父女、母子和父子之间的亲情,与丈夫妻子无关 。我还没有孩子,从书中没有读出多少做母亲的共鸣,但作为女儿,我从中读到了太多的愧疚和不安,总是有一种力量在叩击我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