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飘逸”的诗词有哪些?( 七 )
浅论诗歌之美 最近一段时间,我在菊斋连续发了一些学术讨论性质的帖子,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
这些争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交流,促进诗歌研究的作用,但更大程度上成为唇枪舌剑的战斗,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
此外,从很多人对碰虚等人的卫道般的热诚来看,我也修正了以前认为喜欢虚碰诗的人全是诗盲或跟风打手的想法,认为他们确实是在维护自己心目中的诗歌形象 。
这种现象引起我深深的思考,碰嘘等人的诗明明很差,在我来看简直是不言而喻的,为什么很多“诗人”、“学者”都赞誉有加呢?因此,在此间,我有意识地和一些对方战壕里的诗友在网上作了较深入的交流,目前对此问题有了比较清晰的看法 。
特不揣浅薄,发表出来以供众诗友参考 。
诗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
这给诗歌鉴赏带来很大的困难 。
一些诗友经常说:评诗是很感性的事,没道理可讲 。
这种说法既有一定道理,也不是完全合理 。
这种观点的致命错误在于,过分夸大了不同主体对诗歌的审美差异,而抹杀了诗歌客体本身之美的相对独立性 。
这种观点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迷信“权威”,迷信“多数”,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 。
以我看来,好诗总是可以说出个一二三四 。
本文力图从理论层面,对诗歌的评价标准给出我的粗浅想法 。
因为我对新诗了解很少,所以这里所提到的诗歌均指旧诗 。
什么是好诗,什么是坏诗?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 。
我个人认为,区分好诗与坏诗的标准在于美不美 。
这里的美是指广义的美,雄浑是美,沉郁也是美,豪放是美,忧郁也是美,明朗开阔是美,凄楚也是美 。
本文不打算从哲学上分析美的本质,仅打算在对一些诗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关于诗歌审美的可操作性的观点 。
一、 诗歌之美的来源:诗歌的美,是整体的美,很难把各种来源割裂开来 。
但具体分析,诗歌之美绝大多数缘于以下几个部分:1、 意象之美 。
以意象达情、表义是诗歌的常用手法 。
古往今来,众多的优秀诗篇在我们眼前展现了纷繁复杂、无穷远尽的意象 。
有雄壮的,“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有深沉开阔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以动感取胜的,“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有以静取胜的,“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有意象纷呈的,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有朦胧深致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有阴涩晦暗的,“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有凄惨激越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以怪为美的,“科斗拳身薤倒披,鸾飘凤泊拿虎螭”;有主体鲜明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有幽怨悲苦的,“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有纤细柔弱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
意象多种多样,很难作出无所不包的统计 。
塑造意象第一贵鲜明,即写物能抓住其关键特点,作到传神而生动,写人物能抓住其最典型的神态,直入其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如在目前 。
如写猪“明日钢刀犹未扰,今朝锦梦莫相违”,写猴“褐尾方藏双股下,红臀已跃从人前”,写女孩的娇嗔“巧嗔忽来风打水,雷霆乍去鸟依人”,写自己“仰天大笑出门去”;第二贵深遂,即深沉博大,或意境开阔,或引人深思,或体现作者深层情感,古人这方面的句子很多,不举例了;第三贵自然,即使意象繁复,也应举重若轻 。
写意象有几戒,一戒为写意象而写意象,如李贺,以《箜篌引》为例,同是写音乐,与乐天的《琵琶行》题裁相同,也多用意象,而李贺的全是纯空乱想,故与乐天相差甚远 。
前人讥之为诗鬼,盖其多说鬼话之故 。
与其相仿的是韩愈 。
因此,诗至韩愈李贺,诗格已近卑下 。
二戒敷衍,才力不济,一句诗容不下好多意象,可以少写一些,而不要勉强对付,如“鱼跃练波抛玉尺,莺穿细柳织金梭”之类 。
第三戒意象为于单薄,如“月渡露中,照见小瓶色淡红”之类,有些妖气,除了这点妖气就什么也没有了,有人论之为有灵气,推为上作,此不知诗者也 。
第四戒为意象不自然,如嘘堂的几首咏雨诗,人再无聊也不会用镜子照雨 。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