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读后感( 三 )


功亏一篑终究意味着失败 , 荆轲和燕国都为这次失败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身死国灭!纵观全文 , 我看到的是一份精心策划近乎完美的谋略与荆轲他志向意图明朗的侠义之举啊!究竟导致他功亏一篑的原因是什么呢?荆轲本有识人之明 , 认为秦武阳不是实施计划的适当人选 , 而因为太子丹的干预 , 这其中有着深深的无奈 , 荆轲最终放弃了自己正确的选择——这也便是荆轲的谋略在执行过程中暴露的缺点!由此看来 , 荆轲如果采取正确的决断 , 坚持正确的选择 , 那么秦王会必死无疑了吧!然而 , 历史是不能容许我来予以假设的 , 真实的历史残酷地说明了荆轲还是犯有严重的错误 。
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将荆轲否认 , 在他身上 , 我们还是可以看见许多非常崇高的精神 。
首先 , 他十分忠诚 , 忠于国家 , 忠于自己的主人太子丹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 生命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 , 但是他却能在一个国家陷入危难之际 , 以壮士的身份挺身而出 , 丝毫不为自己的性命着想 , 为了国家他可谓是“明知山有虎 , 偏向虎山行” , 而太子丹对他稍微失去了点耐心他就十分过意不去 , 甚至改变了他等朋友的计划 。这在客观上也减少了他成功的可能性 。荆轲如此“竭尽忠诚 , 至死方休” , 也完全称得上是“士为知己者死”了吧 。
第二便是他的侠肝义胆 , 他虽然谋略出现失误 , 但是十分有胆识:荆轲明明早在易水河畔慷慨悲歌时就早已知道自己的下场 , 他“心知去不归 , 徒有世后名”可是他依然义无反顾 , 为了自己的国家慷慨赴死 , 这样的侠肝义胆难道不是可歌可泣的吗?
壮士荆轲有一种像革命先烈一样的要为革命抛头颅 , 洒热血的精神 , 他的舍身告诉我们 , 忠心为国 , 不畏牺牲 , 乃英雄所为 。虽然他的做法并不可取 , 可是他的精神应该为我们所称道!我们应该做一个像荆轲一样能为祖国付出一切的爱国者!
“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畔的这首悲壮的歌至今传唱不衰 , 荆轲作为一名勇士而被世人颂扬 。荆轲刺秦未遂的历史事件 , 千百年来都为文人们深感遗憾 , 无数的诗词文赋 , 都是以暴君来形容秦王 , 而肯定荆轲的英雄行为和侠义精神 。然而从战国历史中政治成败的角度去审视这个历史事件时 , 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值得思考的东西 。“人事有代谢 , 往来成古今” , 前人误入失败的陷阱 , 可作为我们今天行事的前车之鉴;而前人获得的成功经验 , 可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路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