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亡夫”现代诗句有?( 二 )


不仅有真情的涌流,腻真切的笔触、天然精妙的语言,还有其在传统文化浸染中生成的对男性主人坚贞专一、至死不渝的节操 。
...
“祭亡夫”现代诗句有? 1、《别李郎中》 薛涛花落梧桐凤别凰,想登秦岭更凄凉 。
安仁纵有诗将赋,一半音词杂悼亡 。
2、《悼亡》商景兰 公自成千古,吾犹恋一生 。
君臣原大节,儿女亦人情 。
折槛生前事,遗碑死后名 。
存亡虽异路,贞白本相成 。
3、《独吟》 韦庄默默无言恻恻悲,闲吟独傍菊花篱 。
只今已作经年别,此后知为几岁期 。
开箧每寻遗念物,倚楼空缀悼亡诗 。
夜来孤枕空肠断,窗月斜辉梦觉时 。
4、燕子楼三首其一 满窗明月满帘霜,被冷灯残拂卧床 。
燕子楼中霜月夜,秋来只为一人长 。
其二 钿晕罗衫色似烟,几回欲著即潸然 。
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 。
其三 今春有客洛阳回,曾到尚书墓上来 。
见说白杨堪作柱,争教红粉不成灰 。
...
古代,一般男女定情信物,一对一对的那种,是哪些信物呢 男子对女子1、缠臂金“何以致拳拳?绾臂双金环”“绾臂双金环”指臂钏,又称缠臂金,这是一种我国古代女性的缠绕于臂的装饰,是用金银带条盘绕成螺旋圈状,所盘圈数多少不等,一般三至八圈,也有多到十二三圈的 。
缠臂金的奥妙在于戴上之后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所见都为数道圆环,而相互不关联,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般美丽 。
苏东坡《寒具》诗虽然是写一种叫馓子的食物,但诗中“夜来春睡浓于酒,压褊佳人缠臂金 。
”的句子更让人联想到一个戴着缠臂金的女子于浓睡未醒中,带出几许醉意的妩媚,由此也可见臂钏为古代女性容色增辉的效果 。
南宋女词人朱淑真在她的《恨别》中写道: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寒馀缠臂金 。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
在理学禁锢日深的南宋,朱淑真是一位敢于冲破藩篱,热烈追求个人幸福的女子,这首诗表达了她与恋人分别后肝肠欲断的思念,思念使她日渐消瘦,憔悴,以至于缠臂金都松脱了 。
可惜她到底没有见到她思念的人,因为她爱的人最终选择了逃避,朱淑真只好写下“待封一伤心泪、寄与南楼薄幸人 。
”后抑郁而终 。
2、戒指“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用戒指定情的习俗在我国由来已久,南朝刘敬叔《异苑》中记载沛郡人秦树在冢墓中与一女子婚合,临别时,“女泣曰:与君一睹,后面无期,以指环一双赠之,结置衣带,相送出门”,会面安可期,见指环如见其人,指环之重跃然诗里 。
《全唐诗.与李章武赠答诗》的题解中注释说,唐时,书生李章武与华州王氏子妇相爱,临别时王氏子妇赠李章武白玉指环,并赠诗道:“捻指环,相思见环重相忆 。
愿君永持玩,循环无终极” 。
后来李章武再去华州,王氏子妇早已忧思而死,指环只是空留怅惘 。
宋李昉《太平广记》里说后来李章武与王氏子妇的灵魂神会于王氏宅中,这应该是人们对这场爱情结局的美好愿望 。
到了晚唐时,戒指渐渐由男女互赠变为只由男子赠与女子,这和今天中西戒指的赠馈方式是类似的 。
范摅《云溪友议》中写书生韦皋少时游江夏期间,与少女玉箫从相识到相恋的故事 。
韦皋临回家乡前送给玉箫一枚玉指环,发誓少则五年,多则七年后会来娶玉箫 。
然而七年光阴过去了,薄幸的韦皋却不复再来,痴情的玉箫绝望地沧呼:“韦家郎君,一别七年,是不来矣!”竟绝食而死 。
人们怜悯玉箫这一场悲剧,就把韦皋送给她的戒指戴在她的中指上入葬 。
很多年以后,韦皋官运亨通,做到西川节度使,才辗转得知玉箫的死讯,他悔恨不已,于是广修经像,以忏悔过去的负心 。
后来有人送给韦皋一名歌姬,名字容貌竟与玉箫一模一样,而且中指上有形似指环的肉环隐现,韦皋知道是玉箫托生又回到了他的身旁,二人终于以再生缘的形式实现了隔世的结合 。
是耶非耶?为了人间有情人终局的美满,只好姑妄信之了 。
这个故事里还有一段写韦皋凭借少翁招魂之术与玉箫的魂魄相会的情节,让现代的人们体会了一个古代痴心女子对薄情人负约的责备 。
相会以后,临去时玉箫对韦皋说:“丈夫薄情,令人生死隔矣!” 生死隔矣,只缘丈夫对感情承诺的薄情!而怨言竟然是面带着微笑说出来的,这样的微笑却带着何等的沉痛 。
千载之后,这段文字还让我们读来感慨万千,而古代女子依人为活的命运注定玉箫只能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