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肉将军”张宗昌为何要枪杀名记林白水?( 二 )


李律阁大喜过望,以为林白水幸免一难,不料张宗昌的手谕到宪兵司令部后,林白水竟已被枪决 。原来,潘复得知李律阁前去见张宗昌后,知道他来为林白水求情,于是急忙打电话给宪兵司令王琦,催促他立刻解决,结果林白水就这样丧命了 。被杀前,自知凶多吉少的林白水于凌晨写下遗嘱:“我绝命在顷刻,家中事一时无从说起,只好听之!爱女好好读书,以后择婿,须格外慎重;可电知陆儿回家照应 。小林、宝玉和气过日 。所有难决之事,请莪孙、淮生、律阁、秋岳诸友帮忙 。我生平不做亏心事,天应佑我家人也 。”一代报人,就此亡之 。
文字狱古而有之,但在新闻还算自由的北洋时期,却有两位名采访人员在百日之内遭无故枪杀,足见军阀之凶焰 。民国元年,戴季陶因反对屈辱借款而在《民权报》上发泄愤之文,曰:“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
狗肉将军”张宗昌为何要枪杀名记林白水?
简简单单十六字,竟有四个“杀”字,可谓杀气腾腾 。戴季陶后被租界当局以“鼓吹杀人、任意毁谤”而拘捕,但令人惊奇的是,当时的内阁总理、也是被骂之人唐绍仪却亲自为其说情,理由是“言论自由,约法保障”,而挨了骂的大总统袁世凯既未吭声,也未加追究 。殊不知,民国不过十余年,军阀已堕落成土霸王,可谓一代不如一代 。

请问:民国初年以采访闻名于世的“民初四大采访人员”? 徐彬彬,1916年起,继黄远生担任上海《申报》、《时报》驻京特派采访人员,《京报》创刊后,又被聘为特约撰述 。
他以熟悉历史掌故著名,所写新闻通讯注意有关人物历史背景的介绍,文笔美畅又富于趣味,很能引人入胜 。
他对中国传统戏曲也很有研究,是民国初年著名的报刊剧评专栏作家之一 。
徐彬彬,民国初年一批有影响的新闻采访人员之一,江苏宜兴人,任上海《申报》和《时报》驻京特派采访人员,其通讯文笔流畅风趣,反来曾主编《北京》、《大公报》副刊,专干文学,娴于经史,所写随笔等均受读者欢迎 。
到清朝末年,新闻电报开始减半收费 。
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交通部特地颁发了《新闻电报章程》,规定:“国内往来新闻电报,华文明语电报每字收银元三分,英文明语每字收银元六分 。
”(据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新闻电报费用的降低,使报纸可以更多地使用专电 。
有线电报的不断架设、电报费用的降低以及铁路线的延伸,使当时的各大报纸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建立通讯网成为可能,这在客观上也对中国报业在民国初年开始由“政论时代”向“新闻时代”过渡、确立新闻在报纸上的“中心地位”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1912年10月起,《申报》上就开始出现“北京特派员”的名称 。
《时报》、《新闻报》等沪上大报为了在竞争中不落下风,也纷纷聘请驻北京的特派员 。
黄远生、邵飘萍、徐彬彬等中国新闻史上的第一代名采访人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他们为远在上海的报馆,或拍发专电,或撰写“特别通讯” 。
电讯在这些报纸上所占据的版面越来越多,遇到重大政治事件,甚至会整版地刊登电讯 。
因为电讯数量很多,报纸开始将电讯分为专电、外电、通电、公电等种类 。
所以说,电讯的增多大大提高了报纸的新闻报道水平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时期,我国新闻界曾涌现出一批著名的报刊政论家,现在则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新闻采访人员,他们是黄远生、徐彬彬(凌霄)、刘少少、邵飘萍、林白水、胡政之、张季鸾等人,其中黄远生和徐彬彬、刘少少,有民国初年新闻界“三杰”之称 。
这些名采访人员大都是留日学生,受过资产阶级教育,有一定的现代新闻学知识和办报经验,有敏锐的思想,有熟练的驾驭文字的能力,他们为中国报刊向新闻时代的转变做了重要贡献 。
“民初三大名采访人员”:黄远生、刘少少、徐彬彬 。
徐凌霄(1888~1961) 笔名彬彬、凌霄汉阁主 。
江苏宜兴人 。
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伯父徐致靖是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的积极支持者,他深受影响 。
民国5年(1916年)起继黄远生之后担任上海《申报》、《时报》驻北京特派采访人员,撰写《北京通讯》,由于他对当时一些政界要员的身世经历较熟悉,通讯报道中常透露一些有趣的内幕材料,文笔流畅,颇受读者欢迎,成为民国初期最负盛名的采访人员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