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忙找一首古诗,以及赏析,赏析1000字左右( 四 )



一篇宋词鉴赏(不少于1000字)晏殊《浣溪沙》鉴赏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 。
曲栏干影入凉波 。
一霎好风生翠幕,几回疏雨滴圆荷 。
酒醒人散得愁多 。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五记载:“晏元献公虽起田里,而文章富贵,出于天然 。
尝览李庆孙《富贵曲》云:”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 。
公曰:“此乃乞儿相,未尝谙富贵者 。
’故公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唯说其气象 。
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杨柳池塘淡淡风’之类是也 。
故公自以此句语人曰:”穷儿家有这景致也无?‘“这段话颇能道出晏殊富贵词的独特风格 。
这首词前五句描写景物重神情,不求形迹,细节刻画,取其精神密契,不于锦绣字面的堆砌,而于色泽与气氛上的渲染,故能把环境写得博大高华,充满富贵气象 。
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既不是伤春女子的幽愁,又不是羁旅思乡游子的离愁,更不是感时悯乱的深愁,而是富贵者叹息时光易逝,盛筵不再,美景难留的淡淡闲愁 。
劈头“小阁重帘有燕过”点出环境与时令 。
此句看似平淡,实乃传神一笔,有破空而来之势 。
这匆匆一过的穿帘燕子,莫非是远方使者,给帘内人传递了春将归去的消息 。
像平静的水面投下一枚小石,立刻泛起层层波澜 。
一下子打破了小阁周围宁静的空气,起着沟通重帘内外的作用 。
阁中人目随燕影,看到“晚花红片落庭莎” 。
原来时已暮春,庭院满地落红 。
“晚”,一指傍晚,朝花夕谢,形容落花的时间,一指晚春,花事凋零,形容落花的节令 。
春末多雨,更兼庭中少行迹,满庭莎草已是一派浓绿 。
“红片”与“庭莎”,绿肥红瘦,相映成趣 。
“曲栏干影入凉波”,庭院中池边的曲曲栏干,倒影于池塘碧波之中 。
“凉波”的“凉”既是时已入暮,池水生凉的真实写照,又是个中人此时此地心境凄凉的折光反射 。
以上三句写的是帘外景物,从视觉所及落笔 。
“重帘”、“过燕”、“晚花”、“庭莎”、“曲栏”、“凉波”诸意象所组成的画面,其色泽或明或暗,或浓或淡,或动或静,使整个庭院呈现出一片凄清冷落 。
虽然主人公尚未露面,但他的处境、心曲,已跃然纸上了 。
片两句由帘外转入帘内,从听觉着墨,写阁中人的感受 。
“一霎”、“几回”乃互文 。
虽说是“好风”、“疏雨”,小阁里的人却听得分明,感得真切,可见环境是何等的静,人是多么孤独 。
上句“翠”、“生”二字,一为冷色,一为动态,这种化虚为实的描写,把周围的景物写活了,给人以质感 。
好风入槛,翠幕生寒,孤身独处,情何以堪 。
下句“圆荷”即荷叶 。
疏雨滴嫩绿的荷叶上,声音本是极细极微,但偏偏阁中人却听得清清楚楚 。
帘外之凄清冷落如彼,帘内之空虚寂静如此,这一切本是足以生愁了,何况又值“酒醒人散”之后 。
末句以情语作结,总束全词,兴起感情波澜,似神龙掉尾,极有跌宕之致 。
此词表现了作者优越闲适的生活,却又流露出索寞怅惘的心绪 。
结句抒发的亦是富贵闲愁 。
前人评晏殊词圆融平静,多富贵气象 。
晏殊自云:“余每吟咏富贵,不言金玉锦绣,而悦其气象 。
”此词可见一斑 。
《再别康桥》1000字赏析 赏析:徐志摩是浙江海宁县硖石镇人,1897年出生,至1931年飞机出事,生活了35年,英年早逝 。
原名徐章垿,为什么改名叫徐志摩呢?因为他小时候特别可爱,清末时长着一个大脑袋,留着一个"猪尾巴",所以他的父亲就请了一个名叫志慧的和尚看相,说是将来必成大器 。
所以1928年,他出国时改名"徐志摩"——志慧和尚摸过的 。
一:彩虹似的梦的追寻与幻灭 徐志摩家中富裕 。
其父徐深如办有酱厂,钱庄,绸庄,灯泡厂,在上海,杭州有投资,是沪杭铁路的股东之一,硖石镇商会会长,且徐志摩是家中独子,深受长辈喜爱 。
家庭对他有影响,他活泼好动,喜欢交友 。
再者,他的婚姻对他也有影响 。
1915年,他在北大读预科(当时先读3年预科,再读5年本科)时,认识了张幼仪,她端庄,善自理,会理财 。
有人把她比作《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当然,王熙凤的品质大大不如张幼仪 。
不仅如此,张家更有钱,所以徐家很高兴找到这个媳妇 。
大家都知道,解放前的婚姻,一为政治,二为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