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怎么写?( 三 )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 , 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 。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 , 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 , 门类最齐全 , 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 。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 。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 , 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 。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 , 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 , 曾侯乙墓展厅 。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室模型 , 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 , 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 , 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 。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 , 中室置青铜礼器 , 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从这里出土的 。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 , 北室放有兵器 , 车马器 , 竹简等 。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 。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 , 南北宽16.5米 , 总面积220平方米 , 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 , 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 , 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 。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 。大家请看这个 , 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 , 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 , 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 。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 。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 , 头向着南方 , 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 。它的铸造工艺考究 , 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 , 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 , 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 , 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 。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 , 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 。鼎是中国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 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 。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 , 在祭祀天神、地邸、先祖等重大仪式中 , 鼎供奉牲肉 , 簋供奉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 。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盖鼎等很多种 , 在众多的鼎中 , 正鼎的个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位的象征 。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 , 最主要的就是内外能够反映礼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 。它们制作精巧 , 保存完好 , 十分珍贵 。簋在祭祀 , 宴享等祭祀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 。《周礼》规定 , 在仪式中 , 贵族按其身份等级享用单数的鼎和双数的簋 。例如士用三鼎二簋 , 大夫用五鼎四簋 , 卿大夫用七鼎六簋 , 诸侯用九鼎八簋等 。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 。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