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什么意思( 二 )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 , 又是一首哲理诗 , 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
元丰七年(1084)春末夏初 , 苏轼畅游庐山十余日 , 被庐山雄奇秀丽的景色所吸引 。
因此 , 他挥毫写下十余首赞美庐山的诗 , 这是其中的一首 。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 , 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 , 奇峰突起 , 耸入云端 。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 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中不相同 。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 会有不同的印象 , 原来是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也就是说 , 只有远离庐山 , 跳出庐山的遮蔽 , 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
这两句充满了意味深长的哲理 , 并成为人们广为传诵的警句 。
作者简介 (1037~1101)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北宋眉山人 。
是著名的文学家 ,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
他学识渊博 , 多才多艺 , 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 , 其画论 , 书论也有卓见 。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 , 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 , 风格豪放 , 一改词的婉约 , 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 , 共为豪放派词人 。
苏轼(1037~1101) , 字子瞻 , 又字和仲 , 号“东坡居士” , 谥号“文忠” ,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 , 是父亲苏洵的长子 , 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
豪放派代表人物 。
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 , 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 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
【诗词赏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什么意思】
在政治上属旧党 。横看成岭侧成峰全诗 横看成岭侧成峰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题西林壁》 。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 远近高低各不同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只缘身在此山中 。
白话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 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 , 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 , 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
创作背景:苏轼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由黄州(治所在今湖北黄冈)贬所改迁汝州(治所在今河南临汝) 团练副使 , 赴汝州时经过九江 , 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 。
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 , 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 。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 。
据南宋施宿《东坡先生年谱》记载可知此诗约作于元丰七年五月间 。
《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 , 又是一首哲理诗 , 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
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 。
庐山横看绵延逶迤 , 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 , 奇峰突起 , 耸入云端 。
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 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 。
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 , 会有不同的印象 , 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 。
也就是说 , 只有远离庐山 , 跳出庐山的遮蔽 , 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 。
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 借助庐山的形象 , 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 , 故而亲切自然 , 耐人寻味 。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 , 字子瞻 , 又字和仲 , 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 , 世称苏东坡、苏仙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凶手是谁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学校垃圾分类的标语横幅宣传语怎么写?
- 拓展活动横幅标语如何写?
- 预防艾滋病的横幅标语怎么写?
- 艾滋病活动主题横幅标语怎么写?
- 艾滋病宣传横幅标语怎么写?
- 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横幅标语写法怎么样?
- 诚信考试的宣传横幅标语写法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