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房子》教学反思( 五 )


1、坚持以读为本
语文课上,最动听的声音便是书声,没有琅琅书声是语文课堂的悲哀 。早在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就将反复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记载于教育论述之中:“熟读成诵”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要牵强暗记,只要是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口诵心惟”即边读边思,寻言明象,入情入境 。读课文,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反复朗读,在朗读中想象,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通过反复地读去分析、解决问题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在本课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不离课文,不离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求懂,在读中学会,在读中获得阅读能力 。首先,通过绘声绘色的范读,激起学生读的兴趣,诱发他们模仿的欲望,同时增强学生读的信心,消除盲目、畏惧情绪 。接着,我重点指导学生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在读中弄清课文大意,读得融会贯通,让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深入体悟,不断吸收,真正体现了读中有“教”,寓“教”于读的语文教学思路 。
2、创设个性体验的空间
【《云房子》教学反思】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习个体之间客观存在着种种差异 。阅读教学多元论也指出:阅读是极个性化的行为 。作为不同的生命个体,每个人对同一文本的解读角度往往是多维的、理解也是多元的 。因此我们应留给学生充足的个性体验的空间 。这堂课中,我说:“你们这些小鸟想不想造云房子呀?那你们想造怎样的云房子呢?”给学生戴上小鸟头饰,让他们成为小鸟中的一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有益于学生认知心理的发展,而且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 。在这个极为个性化的环节里,学生的表演五花八门,精彩分呈的 。
3、注重语言表达
语文阅读课上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各种各样的语言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所学的语言经常得到运用 。本课的最后,学生通过说一说,将课文的“符号语言”内化为“感于内而发于外”的现实语言;学生所说出的已不仅是课文已有的符号的意义;而且补充、增加了许多游离于字里行间的言外之意;课文所表现的人、事、物、景,由于学生赋予了情感与生命而得以复活;课文中隐含的思想、观念,因为与学生的经历接通而产生巨大的说服力与震撼力 。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大脑就会如电脑被访问一样,把所有感悟的语词、图像、情景、事件等都贮存入记忆仓库中 。可见口语表达,能使学生更好的感悟文章,并使其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