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摄影师》教学反思( 四 )


怎样设计结尾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呢?在这知识环节上,阅读与写作同步 。要确定自己所写事件的结尾是否唯一 。如果不是才可以试着设计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余地的结尾 。并不是所有的题材都能设计这样的结尾 。比如,写景,状物都不太适合 。因为这样的结尾是要抓住读者的心里,给读者适当的提示,以利于读者进行想象,这是一种写作讨巧 。如,描写退休老公安见义勇为抓小偷的事,当写到老公安与小偷进行搏斗时,被小偷砸伤了头部,而且伤势很重时,那么他能否脱离危险,是否牺牲了?(为了给读者留有想象余地,不必直接给出结果,可以这样设计结尾:“救护车赶到了,那老公安被抬上了车,只见车急匆匆地开走了……)
落实阅读与写作 。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出示“12—14”自然段人物语言 。(这个细节反映了小男孩对高尔基的崇敬和见到高尔基后的激动与惊喜 。)为了落实阅读与写作的成功,我出示了作文题目“一个我最爱的人” 。学生看到题目后,纷纷举手说自己最爱的人是谁,但大部分学生还不能用具体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于是,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我的母亲 。母亲的真爱与无私,我已经讲不下去了,泪水终于淌下了,全班孩子都跟着我哭了 。我又结合自己人生的坎坷与学生近几天来的学习态度,告诉学生,老师只想把自己全部的爱,全部的经历都给予学生,不想让自己的学生也像自己一样,半途选择人生是多么的艰难 。我的讲述让孩子们哭得很伤心 。
故事内容:36岁的我,因为复习考试,全部生活都是母亲照顾 。有一天,我想喝玉米糊,母亲给我煮了一碗,热腾腾的冒着热气,母亲边吹边说:“趁热吃!”我转过身来,一端碗有些烫手,我生气地说:“这么稀……”说着,将一碗玉米糊扔在地上,母亲佝偻着腰小心翼翼地去捡地上的碗碴,边捡边说:“我再去煮,我再去煮……”其实母亲悄悄地在流泪,至今,母亲弯腰的那一刻苦,让我刻骨铭心的难过……
我的真情讲述感化了孩子们,那些没完成家庭作业的学生,一个个跑到我面前又是鞠躬又是表决心,此时此刻苦我感受到了孩子本身是善良的 。于是我让孩子们写作文“一个我最爱的人” 。很快学生进入了角色,有一部分孩子写的是我,并写了我讲述的故事,几乎都能用事例来表现人物特征,基础好的,文中人物对话处理得也不错 。
就这“投机取巧”的功夫完成了本课 。但本人最清楚了,不可用“成功”二字表白 。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显得单一,老师的教学也明显的强牵附会,缺乏目标的确定性,与新课标的理念也是有些冲突的 。本文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对话和细节描写,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在文本处理上应是要通过反复朗读,读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本课明显可以分角色朗读,而我却因为学生的糟糕状态“半路截车”“随心所欲” 。这样对班上中偏下的学生是达不到教学目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