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元好问诗词赏析( 二 )


盖如《阳关》旧曲,已不堪听,离歌新阕,亦“一曲能教肠寸结”也 。
前句“且莫”二字的劝阻之辞写得如此叮咛恳切,正足以反衬后句“肠寸结”的哀痛伤心 。
末二句却突然扬起,写出了“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遣玩的豪兴 。
欧阳修这一首《玉楼春》词,明明蕴含有很深重的离别的哀伤与春归的惆怅,然而他却偏偏在结尾写出了如此豪宕的句子 。
在这二句中,他不仅要把“洛城花”完全“看尽”,表现了一种遣玩的意兴,而且他所用的“直须”和 “始共”等口吻也极为豪宕有力 。
然而“洛城花”却毕竟有“尽”,“春风”也毕竟要“别”,因此在豪宕之中又实在隐含了沉重的悲慨 。
所以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论及欧词此数句时,乃谓其“于豪放之中有沉着之致,所以尤高”。
元好问诗词赏析问题由词题可知,这首词记载的是作者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 。
据遗山《济南行记》记载,乙未年秋约七月,“以故人李君铺之之故”而至济南 。
第二年丙申(1236)三、四月间,又与李辅之在济南欢聚 。
金济南府即宋齐州(今山东济南),据《金史 。
地理志》记录,济源县在金河东南路孟州,今属河南 。
而李辅,名天翼,固安(今河北)人,曾任济南漕司从书 。
这是一首写景寄情之作 。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
既表达了与友人团聚的欢乐,又写出与之天各一方的离别的愁怅 。
词的上片尽写初秋的大明湖 。
正值“秋荷方盛,红绿如绣,令人渺然有吴儿州渚之想” 。
“荷叶荷花”一绿一红,以鲜明的色调突出新秋大明湖的美景,而“红妆”、“翠盖”则呼应开篇的“荷花”、“荷叶” 。
不禁让人联想起李清照的“绿肥红瘦 。
”作者反复提及景致之美,可见对上次游湖仍记忆犹新 。
在红绿掩映之间 。
湖上泛舟之人,真是十分惬意 。
尽写美景是为了烘托人物 。
词中的风流人物是指作者本人与友人李辅之 。
统看上片,可见作者沉浸在对昔日的美好回忆之中 。
如画的江山,风流的人物,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欣喜欢畅 。
词的下片,在表达效果上与上片迥然不同 。
下片与上片所写不同时、不同地 。
道出了与友人分别三年的思念 。
“千里故人千里月”写两人的分离 。
本词的写作时间大约在戊戌年,此时正值元遗山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太原,与济南相隔甚远,故曰:“千里”,“三年”写出与友人分离的确切时间 。
古代文人墨客常借酒消愁,作者也无一例外 。
“一尊白酒寄离愁”,来表达对辅之的离愁别念 。
而仅以此举还不够 。
作者又借流水寄言,寄泪 。
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达到思想的共鸣,李白有“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苏轼《江城子 。
别徐州》中“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
而全词以情作结,感情流露自然,纯真 。
全词笔调清新,以写景入手,导入感情的抒发,以景写人,因景抒怀 。
一扬一抑,情感变化起伏迭宕,其景其情,均秉笔直书,无一假借 。
而结尾把二人的深厚友情推到了极点 。
内容与形式统一,可谓“得其所哉” 。
和愁有关的诗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李白《忆秦娥》)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溢露似沾巾 。
独坐亦含颦(刘禹锡《忆江南》) 楚客欲听瑶瑟怨,潇湘深夜月明时(刘禹锡《潇湘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
何日更重游(白居易《忆江南》)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 。
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 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倚门(温庭筠《菩萨蛮》)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温庭筠《梦江南》)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韦庄《思帝乡》) 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牛希济《生查子》) 语已多,情未了 。

【玉楼春元好问诗词赏析】

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牛希济《生查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敦煌词) 欲他征夫早归来,腾身却放我向青云里(敦煌词) 暗里回眸深属意 。
遗双翠 。
骑象背人先过水(李旬《南乡子》)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冯延巳《鹊踏枝》)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李景《摊破浣溪沙》)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