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贺年诗词( 六 )
7天之后 , 也就是在除夕夜 , 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 。
因为 , 年三十的晚上 , 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 , 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 。
按一般地方的风俗 , 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 , 女眷不参加 , 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
送走“灶神”以后 , 便轮到祭拜祖宗 , 民间称“挂影” 。
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 , 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 , 备好酒水、贡品 , 接受族人的祭拜 , 一直到大年三十 。
吃灶糖灶糖是一种麦芽糖 , 粘性很大 , 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 , 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 。
冬天把它放在屋外 , 因为天气寒冷 , 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 , 吃起来脆甜香酥 , 别有风味 。
[1]腊月二十四扫尘民谚称“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
举行过灶祭后 , 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
扫尘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 , 北方称“扫房” , 南方叫“掸尘” 。
在春节前扫尘 , 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
每逢春节来临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 , 清洗各种器具 , 拆洗被褥窗帘 , 洒扫六闾庭院 , 掸拂尘垢蛛网 , 疏浚明渠暗沟 。
大江南北 ,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
据典籍记载 , 上古就有年终扫除的习惯 。
本“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 由来已久 。
据《吕氏春秋》记载 , 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 , 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 , 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 。
《清嘉录》卷十二记载:“腊将残 , 择宪书宜扫舍宇日 , 去庭户尘秽 。
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 , 俗呼‘打尘埃’” 。
腊月二十四“扫房” , 对庭院内外进行彻底的大清理 。
可见 ,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中积累的在冬季讲究卫生 , 预防疾病的传统美德 。
[2]腊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做豆腐民谚称:“腊月二十五 , 推磨做豆腐 。
”据考证 , 豆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发明的 。
南宋朱熹在其《豆腐》诗中写到:“种豆豆苗稀 , 力竭心已腐 , 早知淮南术 , 安坐获泉布 。
”有趣的是 , 一些地方还有在除夕以前吃豆腐渣的风俗 。
究其因 , 是当...
关于春节的古诗加上它的赏析(3首)1、 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 。
赏析一: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 。
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 , 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 。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 , 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 。
“元日”是阴历正月初一 。
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 , 取材于民间习俗 , 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 , 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 , 饮屠苏酒 , 换新桃符 , 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 , 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
“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
”逢年遇节燃放爆竹 , 这种习俗古已有之 , 一直延续到今天 。
屠苏 , 指古代春节时喝的用屠苏草或几种草药泡的酒 。
古代风俗 , 每年正月初一 , 全家老小喝屠苏酒 , 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 , 挂在门框上 , 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 。
这两句是说:在爆竹的响声中 , 旧的一年过去了 。
人们喝着过节的屠苏酒 , 暖洋洋地感到春天已经来临 。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 , 承接前面诗意 , 是说家家户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 。
“曈曈日” , 指由暗转明的朝阳 。
- 四川|四川历史十大名人,四川古代都有什么名人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文人|中国历史上十大天才文人,古代十大文人
- 皇帝|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皇帝排名,古代十大短命皇帝排行榜
- 皇帝|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帝,古代年龄最小的十大皇帝
- 古代小说|十大好看的古代耽美小说,古耽推荐书单
- 书法家|中国历史上十大书法家,古代有名的书法家排名
- 女王|世界历史上的十大女王,古代有名的女王排行榜
- 酒鬼|中国古代十大酒,哪位名人被称为酒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