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心得体会(15)


(3)旧知识依靠法:通过复习旧知识或旧概念,结合有关的事例或现象引入概念 。如回顾乙烯引入乙炔类似的性质,如Na的性质引入碱金属性质 。
在教学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断创新,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种新鲜感,并以积极的状态进入概念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还常用一幅图画、一首古诗、一条谜语、一则小故事等为引导,再加上生动、直观的语言,形象的描述,恰当的比喻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然后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较、概括以及严密的逻辑推理学,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引入这个概念?引入这个概念有什么好处?由此建立一个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
2、概念的形成
概念是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觉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抽出来,加以概括完成 。如何准确形成概念?
我认为要给学生提供丰富、合乎实际的、能够理解的感性材料,这是形成准确概念的前提 。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与实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学生易产生一些错误的认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调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 。如饱和烃与不饱和烃,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仅限于链烃 。我们需把这一信息及时补充给学生,再如,教材对于溶液所举的实例都是无色溶液,我们应及时补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学生的认识 。
其次,我们还需用准确的语言叙述概念,避免因口误而引入错误的概念 。如弱电解质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电离的电解质,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
3、概念的辨析
我认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讲到位,而且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概念,避免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 。这需要在复课时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着手于每一个概念的关键字、词的含义,每一个概念的适用范围 。比如:电解质的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关键强调解释 。再如同系物的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一个若干CH2原子团 。应着力于强调解释――结构相似 。还有气体摩尔体积四要素等等 。
在概念的适用范围上,一般地讲概念是人们从某一角度下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定义,概念有其自己的适用范围,在指导学生学习时注意好以下两个关系:
(1)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
如共价化合物中只有共价键,但共价键不一定存在于共价化合物中,再如能电离的离子的未必是酸 。如NaHSO4 。
(2)处理好精确语言与模糊语言的辩证关系 。
在这一点上,我们应做好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原理应用和普遍性与教材和教学实例的共型性 。应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常”、“大多数”或“许多”等的含义 。如金属氧化物大多数为碱性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都是非电解质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