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介有关的诗词( 五 )


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 。
丰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 。
愿齐山岳寿,祉福永无疆 背景:宋若华(?年—820年),《新唐书》作宋若莘,此从《旧唐书》,贝州清阳(今河北清河)人 。
宋若华生年不详,逝世于唐宪宗元和(806年—820年)末年 。
父宋廷棻,生一男五女,男独愚不可教,而五女皆警慧,善属文 。
宋若莘最长,次为宋若昭、宋若伦、宋若宪、宋若荀,皆禀性贞素,不愿归人,欲以学名家 。
若华教诲诸妹若严师 。
唐德宗贞元(785年—805年)年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表其才,并召入宫 。
唐德宗与侍臣赓和,五人咸预 。
高其风操,不以妾侍命之,呼为学士 。
宋若伦、宋若荀先卒 。
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诏宋若莘总领秘阁图籍 。
元和末卒,赠内河郡君 。
宋若华著有《女论语》十篇,妹宋若昭又为传申释之,传于世 。
2、 主要是为了表达为家中老人的殷切祝福 3、《旅次华州》 作者:白居易渭水绿溶溶,华山青崇崇 。
山水一何丽,君子在其中 。
才与世会合,物随诚感通 。
德星降人福,时雨助岁功 。
化行人无讼,囹圄千日空 。
政顺气亦和,黍稷三年丰 。
客自帝城来,驱马出关东 。
爱此一郡人,如见太古风 。
方今天子心,忧人正忡忡 。
安得天下守,尽得如袁公 。
白居易入仕以前 自代宗大历七年(772),至贞元十五年(799),白居易生于郑州新郑(今属河南) 。
自幼聪慧,5、6岁学作诗,9岁熟悉声韵 。
11岁时,因两河藩镇战乱,由荥阳逃难到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县北),不久又南下到越中,投奔在杭州作县尉的堂兄 。
5、6年的颠沛流离生活中,白居易接触到民间疾苦,并受到当时任苏州、杭州刺史的两位诗人韦应物、房孺复的影响,作有《江南送北客因凭寄徐州兄弟书》、《赋得古原草送别》等诗篇,15、16岁时,立志应进士举,刻苦读书,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
后来,父死母病,靠长兄白幼文的微俸维持家用,奔波于鄱阳、洛阳之间,生活比较艰苦 。

求与海有关的古诗展开全部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望月怀古——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唏 。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
常恐秋节至,昆黄华叶衰 。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
大海象妈妈,漂亮、温柔;风暴骤起,又象爸爸,暴躁威严!——吴德永、车吉子《海的女儿》这是一片银亮的海,静得没有一丝波纹,仿佛刚刚熨过的厚蓝布 。
——邓刚《龙兵过》海是静谧的,象油脂似的又黑又浓 。
——(苏)高尔基《契尔卡什》水上不见一丝风,海洋安睡得象吃奶的乳婴…… ——(英)拜伦《唐璜》海面风平浪静,犹如一块蓝色的宝石 。
——(委内瑞拉)罗·加列戈斯《显灵节》 。
普希金--致大海再见吧,自由的原素!最后一次了,在我眼前你的蓝色的浪头翻滚起伏,你的骄傲的美闪烁壮观 。
仿佛友人的忧郁的絮语,仿佛他别离一刻的招呼,最后一次了,我听着你的喧声呼唤,你的沉郁的吐诉 。
我全心渴望的国度啊,大海!多么常常地,在你的岸上我静静地,迷惘地徘徊,苦思着我那珍爱的愿望 。
啊,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那喑哑的声音,那深渊之歌,我爱听你黄昏时分的幽静,和你任性的脾气的发作!渔人的渺小的帆凭着你的喜怒无常的保护在两齿之间大胆地滑过,但你若汹涌起来,无法克服,成群的渔船就会覆没 。
直到现在,我还不能离开这令我厌烦的凝固的石岸,我还没有热烈地拥抱你,大海!也没有让我的诗情的波澜随着你的山脊跑开!你在期待,呼唤……我却被缚住,我的心徒然想要挣脱开,是更强烈的感情把我迷住,于是我在岸边留下来……有什么可顾惜的?而今哪里能使我奔上坦荡的途径?在你的荒凉中,只有一件东西也许还激动我的心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