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告别》读后感如何写?( 三 )


人生就是一场场的别离,当脐带被剪断那一刻,宝宝和妈妈经历了第一次“别离” 。断奶,宝宝和妈妈的第二次“分离” 。上学时我们的第三次“别离”,孩子的青春期,我们的第四次“别离” 。爱情使我们第五次的“别离” 。永别是我们最后一次“别离” 。一次次别离,一次次成长 。
皮像再漂亮也会衰老,不变的应该是有趣而深刻的灵魂 。多看书,看好书,也是变美的修行 。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如何写?


《最好的告别》读后感范文
你的林子 从终点出发
"所以可以说,我们已经是怪物,我们的寿命远远超过了给定的时间 。当我们研究衰老时,我们试图理解的并不是自然的过程,而是非自然的过程 。"——阿图葛兰德 《Being Mortal》(最好的告别)"科学只能帮助我们了解外部世界,但却不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内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作为人,我们总是想要更多 。
1943年提出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了五个层次:生理需求(Physiologo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 。简而言之,这5个需求在前一个满足了的情况下,后一个就有了追求的欲望,同理,如果前一个需求都无法满足,那后一个也就没有了追求的动力和意义;
这解释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很多问题,不说远了,就从我们的爷爷奶奶辈说起,他们的前半生都是在战乱和社会动荡的年代度过,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几乎成了生活的全部意义,因此直到和平年代来临,他们大多数仍然维持非常简朴低调的生活,往往对儿女孙辈任何额外的"好意"持拒绝态度,他们只关心一家人是否平平安安在一起,什么"社会的尊重"和"自我的实现",无关紧要 。而我们的父母辈,他们度过了饥饿、动乱的童年和少年,和平稳定正好在他们的青状年时代来临,他们抓住了所有的机会,付出了我们这一辈无法想象的代价去拼自己和家人的前程,赢得此前从未感受过的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甚至自己没实现的仍期待在子女身上实现 。
然而,任何理论都无法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衰老、重疾、灾害等同时威胁到多个需求的特殊情况下,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选择序列 。比如那些无论是新闻里还是在我身边的"伟大"的人们,有的为了确保腹中宝宝的健康,拖延自己的重疾治疗,有的为了"祖国和人民",奋战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在他们眼里,"爱"和"自我实现"比"健康、安全"更重要 。还比如那些暂时或永久丧失行动能力、交流能力的人们,或者经历过这样的危险的人们,无论他们是否年轻,往往会对"自我实现"开始意兴阑珊,"爱和归属感"成为了最重要的价值,他们不想为不确定的明天做太多的"牺牲",也不想在那些"新奇"的事务上满足肤浅的好奇心,越来越多的都市人开始倡导"回归古朴、回归本真",自己种菜,自己做衣服,甚至自己去建一座房子,只是为了享受"今天"的每一分钟,对每一个还在身边的人给予真心的交流和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