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读后感怎么写?

一个民族的活动种类越单调,军事活动在这个民族中越可能占据重要的地位 。出现军事天才的机会就越多 。
对这本书最初兴趣起源于作者与拿破仑之间的些许微妙联系 。作为“军事天才”的拿破仑,他的辉煌他的落魄都为人们津津乐道,因而探索他的事业巨细也成为了我的一个小兴趣 。说到战争,虽然这本战争论距离我们已有好些年份,但是,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很多信息不因时间为转移,只要世界还存在着与当世之时共同的某一属性 。
放眼近年来的伊拉克战争,我们可以明白,战争无非是国家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自我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 。看待战争,研究战争,战争论精心研究了战争中的一切因素,分析对当今战争理论和实践有相当大的指导借鉴作用 。
其实,处于自身的局限性,对本书最大的印象就在于本书关于人道主义的否定给予了我巨大的冲击力 。善良者希望在炮火中寻得平衡,幻想着类似电影一样可以巧妙的处理大慯之事的幸运办法,然而人道主义赋予我们的善良唯是的道德观念在战争这里往往覆于破灭,战争的实质就是如此残酷 。
不造成破坏又使对立方臣服的意志并不能冠冕堂皇的称之为战争的艺术,这也并不是军事艺术真正的发展方向 。纵使此论观之甚美,但其实质是必须克服的错误思想,不能犹豫厌恶残暴这个要素就忽略其艺术本性,客观存在之物,我们需要正视 。
另一点论述与之有类似的情结,也确实让我在如此浩瀚的文字中产生了些许共鸣,既为不确定的感情因素 。我们的理性告诫我们应该追求斩钉截铁的“是或不是”,我们的情感却驱使我们逗留于“大概”“也许”之间 。哲学探索和逻辑推理的道理会将人引入陌生的“冰冷”世界,而侥幸的情感则带人步入偶然的幸运国度 。尽管概率不定,但思维的惰性总是让人们偏至于感性的不肯定 。
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十分常见 。排斥肯定,实际上是对自我规箴的逃避,将事情或事物推至“不确定论”则是为自己找到龟缩的硬壳,世界本为相对,大范围运动中确实存在多方不确定,以巨论小,言其不顺可,言其顺亦可 。这就是“不确定论’者的法宝 。
一切若都定位未知,那世界则太为混沌了 。

《战争论》读后感怎么写?


说到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似乎就要说说经典,什么是经典,以及如何对待经典 。
所谓经典,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经典作为名词的时候有以下两种所指:一是“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二是“各宗教宣扬教义的根本性著作” 。从各国对于经典一词的定义出发思考问题,我们可以认定,凡是被称为经典的东西,应具备以下几点:历史的积淀性、广泛的认同感、文化的影响力 。首先,经典之成为经典,是因为它具有历史的深厚积淀 。一部刚出版的,哪怕是非常畅销、非常引人关注、切中当下热点问题的著作,充其量是畅销书,乃至是名著,但不能称之为经典 。其次,经典之为经典,就是一个认同的结果 。它依靠自身携带的思想力量,使人们对它产生一种敬畏之感 。这种认同,有时虽然也受到政治强制,但主要还是源自经典内在的思想权威 。第三,经典对它所处的文化领域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堪称当之无愧的经典 。对待经典的态度有两种,一是经典崇拜,二是科学对待 。在目前,我大约只能采取第一种态度 。克劳塞维茨1780年生于马德堡附近的布格,很早参加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 。他花很多时间来比较他个人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观察,并研究了古斯塔夫、查理士十二世以及腓特烈大帝战史,认为只有从历史的精密分析中才能导出军事原则 。说明一下,我读的这部《战争论》是广西师大所谓新版,摘编的,商务印书馆是三册版,一部冗长的大作 。我实在不能凭借一部摘编本,并且以这样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得出克劳塞维茨的军事思想,以及它在军事史上应该具有的地位等等,这些都不是我所能做到的,我只有从一些段落以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了解一些他的观点 。本书的主题不是战略、战术,而是“战争”本身 。战争是“一种以迫使对方实现我方意志为意图的暴力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