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古诗词( 二 )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
唐杜牧《怅诗》”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
唐王涯《春游曲》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
唐李商隐《无题四首》寒随一夜去,春还五更来 。
唐史青《应诏赋得除夜》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
唐丘为《题农父庐舍》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觉春风换柳条 。
唐韩滉《晦日呈诸判官》春风贺喜无言语,排比花枝满杏园 。
唐赵嘏《喜张沨及第》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 。
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
唐·东方虬《春雪》马踏春泥半是花 。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烟水初销见万家,东风吹柳万条 。
唐·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庭前时有东风入,杨柳千条尽向西 。
唐·刘方平《代春怨》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唐·刘方平《夜月》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 。
唐·令狐楚《春游曲三首》落花满春光,疏柳映新塘 。
唐·储光羲《答王十三维》野渡花争发,春塘水乱流 。
唐·李嘉佑《送王牧往吉州谒王使君叔》风弱知催柳,林青觉待花 。
唐·卢僎《岁晚还交台望城阙成口号先赠交亲》南园桃李花落尽,春...
古诗春雨展开全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作者】:杜甫 【朝代】:唐 【体裁】:五言律诗 -------------------------------------------------------------- 【格律】:○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八庚;可"八庚九青十蒸"通押 。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
●●○○●,○○●●△ 。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 -------------------------------------------------------------- 【诗文解释】 :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 。
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
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 。
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
【注释】: 1. 乃:就 。
5. 径:乡下的小路 。
2. 发生:催发植物生长 。
6. 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
3. 潜:暗暗地,悄悄地 。
7.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
4.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
8.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
-------------------------------------------------------------- 【背景】: 这首诗作于宝应元年(762)春天,杜甫这时居住在成都草堂 。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有旱灾,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他以久旱逢甘霖的喜悦心情来描写这场春夜细雨 。
诗从听觉写至视觉、乃至心理感觉,从当夜写到清晨,结构严谨,描写细腻,情调明快 。
诗中不用喜悦欢愉之类词汇,却处处透露出喜悦的气息 。
这是描绘春夜雨景,表现喜悦心情的名作 。
-------------------------------------------------------------- 【赏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
”一开头就用一个“好”字赞美“雨” 。
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 。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 。
接下来进一步表现雨的“好”,好在“润物” 。
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
然而也有例外 。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冷风,由雨变成雪 。
有时候,它会伴随着狂风,下得很凶暴 。
这样的雨尽管下在春天,但不是典型的春雨,只会损物而不会“润物”,自然不会使人“喜”,也不可能得到“好”评 。
所以,光有首联的“知时节”,还不足以完全表现雨的“好” 。
等到第二联写出了典型的春雨伴随着和风的细雨,那个“好”字才落实了 。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这仍然用的是拟人化手法 。
“潜入夜”和“细无声”相配合,不仅表明那雨是伴随和风而来的细雨,而且表明那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 。
如果有意讨“好”,它就会在白天来,就会造一点声势,让人们看得见,听得清 。
惟其有意“润物”,无意讨“好”,它才选择了一个不妨碍人们工作和劳动的时间悄悄地来,在人们酣睡的夜晚无声地、细细地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