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场诗词

战场诗词

形容战场的诗词展开全部 1.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2. 出塞 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
从军行:乐府古题,多用来描写军旅生活 。
王昌龄的这组《从军行》一共七首,这是第四、第五首 。
作者出处:王昌龄(698-757),盛唐著名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寒门,开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曾任江宁丞、龙标尉等微职 。
存诗一百七十馀首,长于边塞、送别、闺情宫怨等题材,在各体中尤擅七言绝句,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
释义: 此句意谓:青海湖上的层层浓云使雪山晦暗无光 。
青海: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 。
玉门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是汉朝边塞的一个重要关口 。
穿金甲:磨穿铁甲 。
楼兰:汉西域国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鄯善县东南 。
汉武帝时,遣使通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攻击汉朝使臣,汉昭帝时大将军霍光派傅介子前往破之,斩其王 。
事见《汉书·傅介子传》 。
这里以"楼兰"指敌人 。
辕门:指行营 。
古代帝王巡狩田猎,止宿处以车围成屏障,出入之处相向仰立两车,称辕门 。
后来地方高级官署,两旁以木栅围护,也称辕门 。
洮(taó 桃)河:黄河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 。
吐谷(yù 玉)浑:我国古代西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是鲜卑族的一支,曾建立吐谷浑国 。
这里借指敌军首领 。
2. 出塞: 出处:《出塞二首》是唐代诗人 王昌龄的一组 边塞诗 。
第一首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
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
明代诗人 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 。
第二首诗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刚刚结束时的情景,寥寥数笔,生动地描绘了将士们的英雄气概,胜利者的骄傲神态 。
全诗意境雄浑,格调昂扬,语言凝炼明快 。
释义: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 。
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
字词注释 但使:只要 。
龙城飞将:《 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载,元光六年(前129年),卫青为车骑将军,出上谷,至笼城,斩首虏数百 。
笼城,颜师古注曰:“笼”与“龙”同 。
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奇袭龙城的事情 。
其中,有人认为龙城飞将中飞将指的是汉飞将军李广,龙城是唐代的卢龙城(卢龙城就是汉代的李广练兵之地,在今河北省喜峰口附近一带,为汉代右北平郡所在地),纵观 李广一生主要的时间都在抗击匈奴,防止匈奴掠边,其中每次匈奴重点进攻的汉地天子几乎都是派遣李广为太守,所以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 。
不教:不叫,不让 。
教,让 。
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
度:越过 。
在漫长的边防线上,战争一直没有停止过,去边防线打仗的战士也还没有回来 。
要是攻袭龙城的大将军卫青和飞将军李广今天还依然健在,绝不会让敌人的军队翻过阴山 。
阴山: 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中国北方的屏障 。
骝马:黑鬣黑尾巴的红马,骏马的一种 。
新:刚刚 。
沙场:指战场 。
震:响 。

描写战场的诗句有哪些? 1、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
《从军行·其二》唐代:李白释义:身经沙场百战铁甲已破碎,城池南面被敌人重重包围 。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代:王昌龄释义: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
3、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 。
《出塞二首》唐代:王昌龄释义:将军刚跨上配了白玉鞍的宝马出战,战斗结束后战场上只剩下凄凉的月色 。
4、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
《从军行七首》唐代:王昌龄释义:边城榆树的叶子早已稀疏飘落,颜色发黄了,傍晚时分,一场战斗刚刚结束,环视战场,只见暮云低合,荒丘起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