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池诗词( 二 )


仔细想来,只要有生就有死,有因就有果 。
从呱呱落地的婴儿到生命结束,把人生贯穿着一个亲情凝结成的、分不开的纽带,其中交织着许多缘分,生命就如空气里的尘埃,不知道落定到何方 。
4、到北关大凌河放河灯,是义县一种传统的民间习俗 。
每年的七月十五麻姑节,当晚,河岸上人山人海,一盏、两盏、十盏、百盏……数不清的河灯疏疏密密、浩浩茫茫地在大凌河上漂荡着 。
碧波托着粉色的河灯,红色的烛光映照着碧水,天上的星星在水中闪烁着,水中的河灯和天上的星星相互交织着,分不清哪是天上,哪是水中,只有一条天地银河缓慢地涌动着……5、一连串的鞭炮声响起,团团青烟氤氲腾起,随风扩散飘逸 。
一艘机动小船入水,划开水面缓缓驶来,小船过处留下一盏、两盏、三盏······形似荷花的河灯,飘浮在水面上 。
此时,鼓乐齐鸣,念佛声高 。
河中小船上也传来悠长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
6、夜深了,我们仍在江边追逐着漂移的河灯,深一脚浅一脚地朝江水的下游走去 。
此时,寺院的梵音越来越小,河风也越来越凉 。
江中的河灯则慢慢由集中流向分散,灯光也越来越由亮转暗,一粒粒一颗颗扑闪扑闪,一会灭了一盏,一会又灭了一盏……真有些像被什么东西托走了的感觉 。
7、古城厚重的土地养育着这一方人,人们延续着传统,把希望寄托于一盏盏河灯,河灯点亮了丽江 。
旧时古城里的人把佛的思想早就纳入了自己的胸怀,慈善为念,只要有一颗慈悲的心,心中就会点亮一盏明灯 。
8、放河灯就是把一支支点燃的蜡烛固定在纸盒或纸船或其它造型的承载物上,然后再放到黑夜里的河水上,河上便漂满了灯火 。
你想啊,黑夜的河面本来是漆黑一片,那漆黑一片的河面上突然闪亮起无数灯火,那灯火在河上随着流水起伏移动,层次错落,真是惊人的好看 。
9、夜色渐浓,华灯绽放 。
毗邻大梇上流光溢彩、车流如梭,引人潮如涌地争相观看:夜朗气清,水面上泛起微波涟漪 。
小船来来回回,河面上布满了河灯、荷花,赤橙黄绿青蓝紫,闪闪烁烁,争奇斗艳;点点朵朵、荷花叠彩 。
10、放河灯,用以悼念逝去的亲人,祝福活着的人们 。
放河灯时,人们会把糊好的各种形状、五颜六色的河灯放到河上 。
本来漆黑一片的河面上突然闪亮起飘动的灯火,灯火在河上随着流水移动,层次错落,让人会觉得美丽而又壮观 。
11、虔诚的乡亲们一个个双手捧着河灯,平放水中,然后闭眼抬头,双手合十,呼唤亡人名号,默念佛经……此刻水乡童谣也起:“放河灯,放河灯,盏盏灯光遂我心;放河灯,放河灯,愿我亲人早托生……放河灯,放河灯,今晚放了明日灵 。
”12、放河灯民俗起源甚早 。
原始社会时,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人们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 。
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神祈祷平安 。
这一习俗在全国各地至今仍在流行 。
13、对岸临河公园里也是人影憧憧,凭栏观瞻 。
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渐渐圆圆满满,皎洁晶莹、清光四溢 。
河灯轻盈,花开烂漫 。
一时间,花中灯、灯映花;水中灯、灯映水 。
满满当当,热热闹闹 。
连“天上的街市”也似乎因羞赧而黯然退缩,隐藏不现 。
14、承载着蜡烛的纸盒或纸船虽是纸物,但因为在融化的蜡水里浸泡过,所以就不怕水,所以就能载着蜡烛潇潇洒洒地浮动在漆黑的河面上,漆黑的河面就变成了繁星点点的银河系 。
好象是,放河灯这民间活动最著名于黄河流域,而黄河流域上的放河灯又是最著名于山西省的河曲县 。
15、有些习俗在人民遥远的记忆里早已落满了尘埃 。
而放河灯却顽强的保留下来 。
义县是“辽西故道”上的重要驿站 。
南宋诗人张邵曾用“自燕而东,列郡以数十,东营为大,其地左医闾,右白霫,控引幽蓟,襟带辽海,人物繁伙”“非独甲于东营,视佗郡亦为甲 。
” 张邵用这样的溢美之词,对义县险要的地理位置进行了高度的概括 。
16、皓月当空,其山川平原清晰可见,似嫦娥、玉兔、吴刚,栩栩如生;月光如炼,映射在水面上碎影错落,熠熠生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