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_诗词( 二 )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2、《惊蛰》(左河水)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农耕 。
3、《观田家》(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
4、《义雀行和朱评事》(贾岛)玄鸟雄雌俱,春雷惊蛰余 。
口衔黄河泥,空即翔天隅 。
一夕皆莫归,哓哓遗众雏 。
双雀抱仁义,哺食劳劬劬 。
雏既逦迤飞,云间声相呼 。
燕雀虽微类,感愧诚不殊 。
禽贤难自彰,幸得主人书 。
关于惊蛰的古诗 1. 《观田家》唐·韦应物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
仓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
2. 《忆秦娥》宋·范成大浮云集 。
轻雷隐隐初惊蛰 。
初惊蛰 。
鹁鸠鸣怒,绿杨风急 。
玉炉烟重香罗浥 。
拂墙浓杏燕支湿 。
燕支湿 。
花梢缺处,画楼人立 。
3. 《春晴泛舟》宋·陆游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 。
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 。
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 。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的诗词 惊蛰(insects awaken)惊蛰——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 。
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 。
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为惊蛰 。
二十四节气之一 。
蛰是藏的意思 。
“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
“惊蛰”节气日,地球已经达到太阳黄经345度,一般在每年3月4日~7日 。
中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
”描述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
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的时候,此时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卵化,由此可见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一个节气 。
每年3月4日~7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 。
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
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 。
“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 。
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
所以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 。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
”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
”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 。
“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 。
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 。
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 。
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 。
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 。
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
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动,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