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羞掩面诗词( 五 )
宋之问有诗:“为问山东桂 , 无人何自芳” , 所表现的是同样的情怀 。
“何须浅碧深红色 , 自是花中第一流”这句评论是全词的核心所在 , 也是李清照的个人写照 。
“浅碧”、“深红”都是耀眼之色 , 是多数花借以展现自己的颜色 , 然而这些美妙的颜色对于桂花来说却是不需要的 , 因为桂花自身的馥郁香气就足以使它成为“花中第一流”!这也反映了李清照的审美观 , 她认为内在美品质美才是真正的美 , 是动人心魄的美 , 是可以流芳千古的美 。
“何须”二字将上文宕开 , 十分强烈的将以艳色取名的花和色淡香浓的桂花相对比 , 鲜明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
上阕重在描写桂花的色与香 , 并将二者相对比 , 写出桂花重香不重色的优秀品质 。
由此引出了第一层议论 , 强调了桂花乃“花中第一流” 。
那么在下阕中作者将此结论进一步引申 , 意境迭进 。
“梅定妒 , 菊应羞 , 画栏开处冠中秋”承上阕而来 , 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 。
梅花和菊花也都是花中常被喻指优秀品质的花 , 而且就是李清照的词对这两种花的评价也很高 , 然而即便如此 , 在桂花面前梅菊尚需“妒”、“羞” , 由此可见桂花的骄人与高贵 。
于是桂花便顺理成章的成为仲秋八月开放的花中之冠了 。
这是作者的第二层议论 , 将桂花与梅菊相对照 , 较之上阕的议论这两句则从另一个方面表现了桂花的内在品质 。
最后两句“骚人可煞无情思 , 何事当年不见收”是李清照的第三层议论 。
传说屈原当年作《离骚》 , 遍收名花珍卉 , 以喻君子修身美德 , 唯独桂花不在其列 。
而李清照在上面的议论基础上 , 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 。
可谓将对馥香四溢的桂花的赞美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
朱淑真(宋)有《秋夜牵情》诗曰:弹压西风擅众芳 , 十分秋色为谁忙?一枝淡贮书窗下 , 人与花心各自看 。
所表达的意思与清照之词有相近之处 , 另外吕声之(宋)也有诗句“独占三秋压众芳 , 何夸橘绿与橙黄?”来赞美桂花的卓尔不群 。
在李清照的众多咏花词中 , 此首以议论见长 , 以桂花自比 , 写出了桂花色淡香浓的优秀品质 , 也是作者傲视尘俗、内秀自芳的写照 。
且全篇虽议论颇重 , 然三层叠进 , 不显累赘 , 反觉充实 , 这也是作者功力独到之处 。
古代赞颂美人的古文还是诗句,就像《洛神赋》,还是《北国有佳人》...描写美人:北方有佳人 , 绝世而独立 。
一顾倾人城 , 再顾倾人国 。
2 , .云想衣裳花想容 , 春风拂槛露华浓 。
若非群玉山头见 , 会向瑶台月下逢 。
3 ,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
4 , 名花倾国两相欢 , 常得君王带笑看 。
解释春风无限恨 , 沈香亭北倚阑干 。
5.美女卷珠帘 , 深坐蹙蛾眉 , 但见泪痕湿 , 不知心恨谁6 , 聘聘袅袅十三余 , 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 , 卷上珠帘总不如7 , 一代倾城逐浪花 , 吴宫空忆儿家 。
效颦莫笑东邻女 , 头白溪边尚浣纱 。
8 , 媚眼含羞合 , 丹唇逐笑开 。
风卷葡萄带 , 日照石榴裙7 ,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
态生两靥之愁 , 娇袭一身之病 。
泪光点点 , 娇喘微微 。
闲静似娇花照水 , 行动如弱柳扶风 。
心较比干多一窍 , 病如西子胜三分 。
8 , 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
9 , 回眸一笑百魅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
10 , 梨花一枝春带雨11 , 若把西湖比西子 , 浓妆淡抹总相宜 。
12 , 手如柔荑 , 肤如凝脂 , 领如蝤蛴 , 齿如瓠犀 , 螓首蛾眉 , 巧笑倩兮 , 美目眇兮 。
- 人到中年,读懂这四首诗词,你就活明白了
- 春节|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关春节的诗句诗词
- 诗词大赛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怎么写?
- 古诗词大赛主持人开场白格式怎么样?
- 诵读古诗词的心得怎么写?
- 毕业留言古诗词范文有没有?
- 清明节诗词策划书范文有没有?
- 形容展望未来的诗词写法怎么样?
- 青春诗词|十首关于青春的诗歌,以青春为主题赞美歌颂青春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