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文化发展历程( 二 )


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虽沿袭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感情、性灵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故使宋词风格在婉约与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高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密丽险涩等多种风格 。
赢得了与唐诗并称“一代之文学”的地位 。
总之,宋词虽被称为“诗余”,但创调数百,列体盈千,不仅反映了较广阔的生活,更是抒情文学的精品,其成就与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 。
可以说,词兴于唐,繁衍于五代,大盛于两宋 。
宋朝时期,当时契丹族和党项族在与宋人的长期交往中逐渐接受了汉族的封建文化,但尚未产生成就较高的诗、词作家,作品数量也不多 。
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则继承了北宋的诗歌成就而自具面目。
到了元明两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体裁,叫曲,也称散曲 。
曲可以说是词的另一体 。
除了咏唱时的伴奏乐器不同以外,在语言上更加接近口语 。
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加衬字 。
如张养浩的《闲居三首之一》“昨朝杨柳依依...
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 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
在中国,汉民族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其诗歌集《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
到了唐代,中国诗歌出现了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 。
律诗押平声韵,每句的平仄、对仗都有规定 。
绝句的规定稍微松一些 。
另外,在宋代达到顶峰的词也是诗歌的一种重要形式 。
词的格式要依从一些固定的词牌,以便于配以乐曲演唱 。
自元代开始,中国诗歌的黄金时期逐渐过去,文学创作逐渐转移到戏曲、小说等其他形式 。
发展顺序:诗经——楚辞——乐府——赋——辞——唐诗——宋词——元曲
中国古代散文的发展历程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早在远古时代,虽然文字还没有产生,但在人民中间已经流传着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等口头文学 。
保留在古代典籍中的文献资料表明,《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闪耀着中华民族文明智慧的光辉 。
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 。
《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 。
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 。
《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
“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章学诚《文史通义 。
诗教上》 。
二是两汉时代 。
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 。
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骈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 。
四是唐宋时期 。
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 。
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 。
五是元明清时期 。
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 。
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
中国古代诗词的演变史我国诗歌形式的演变过程 我国的诗歌,从现有的可资依据的史料来看,最早的是公元前六世纪的《诗经》中收集的作品 。
其中的诗以四字一句的占多数,另一部分是诗句字数不等的长短句 。
而从句数上看,不论四字一句的诗或是长短句诗,都是有多有少,并不一致 。
既然《诗经》中的作品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所以《诗经》作品的形式也就是我国诗歌最早的形式 。
到了公元前三——四世纪,有楚国的屈原、宋玉等人写的楚辞流传下来 。
楚辞的形式是句数多少不定,句子字数不等,并在句中或句末加语助词“兮”、“些”或“只”这一类字 。
从汉代开始,通篇是五字一句的五言诗形式形成,取代了四言诗和楚辞的地位 。
当时的五言诗不限句数,可长可短,后人称为五言古体诗 。
与五言古体诗同时出现的还有乐府诗,乐府诗有五言诗,也有长短句 。
到三国时,曹丕写了两首完整的七言诗 。
七言诗一直到齐、梁时才开始逐渐流行,而诗的格律也在这个时期开始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