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xx秋季这一学期来,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
在这学期的课堂教学中,我能够渗透新课标理念,不断思考,逐步形成自己的见解 。在教导处的安排下,深入学习、钻研探究式教学,并作了一定量的理论学习笔记,学习中,获益非浅 。能够按照计划完成教学工作,备课及时,作业量适中,批改指导及时具体 。根据语文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参入语文研修课的上、听、评课,从其他教师身上取长补短,及时进行教学反思 。
课堂教学中,能够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本学期教材,除文言文外,大部分课文由学生根据自学的模式自学,教师点拨指导,通过尝试,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重要的是他们获得了学习实践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习的兴趣 。
课堂教学的同时,我也在不断的思考,现就“课堂提问”这方面的思考作一个小结 。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一直围绕着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作着深入的思考和积极的实践,也通过自身的经历深深的感知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的精练到位,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提高,对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进而对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
众所周知,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阅读教学来实现的,而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的设计,可谓是关系到阅读教学组织成败得失的一项重要工作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全体学生积极参入、思考探索的课才是成功的高效的,“学而不思则罔”,学生如果不动脑,怎能期望有收获呢?然而,对于涉世未深、知识还不丰厚的初中生来说,想让他们直接从文本当中激起阅读兴趣,从而获得知识上的教益,得到美的享受,那是不切实际的 。
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首先,所提问题要难易适度 。既不能过于肤浅,没有思考的余地,又不能太艰深,让人难以琢磨,无从下手 。太浅,索然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太深,学生答不了,不仅达不到教学目的,反而容易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事与愿违 。问题的难度应以水平较高的学生经过思考或讨论或稍加提示点拨可以答出为上限 。
其次,所提问题要围绕教学目标,切合学生实际,紧扣教材训练要点及文章精彩之处 。
第三,设计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于理解或鉴赏性材料的提问,要不受“标准答案”的束缚,让答案具有多维性,力争引起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