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反思( 十 )


2、围绕“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读书活动 。引导学生找出能体现葡萄沟好的句子 , 通过读来体会 , 在读中理解 , 在读中表达喜爱、赞美之情 。并通过小组合作学的方式 , 引导学生学当小导游 , 把自己体会到的说给小伙伴听 , 也可以把相关的句子美美的读给小伙伴听 。学生能能自己选择旅游地点 , 把体会复述出
来 , 还能得到小伙伴的掌声 , 老师的鼓励 , 学生的表达热情增加 。这也是自我尝试、自我感悟的过程 。激发了他们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 在探究的乐趣中又持续不断地激发学习动机 。实际上 , 这是一个自由朗读的过程 , 学生游历于文中自读、自悟 。
三、重视文本 , 开发课程资源 。课文有两幅插图 。在教学中 , 我能重视对文章插图的充分利用 , 引导学生看图想象或是理解关键词 。如第一幅插图画的是新疆姑娘、小伙子摘完葡萄 , 满载而归的画面 。于是 , 我就引导学生观察框里的葡萄和人们的表情 , 想象他们会说些什么 , 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大丰收 , 人们喜悦的心情;又如第二幅插图则是老乡招待客人的画面 , 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热情的老乡对客人说的话和客人品尝过葡萄后发自内心的赞叹 。虽是模拟情境 , 同学们却十分投入、认真 , 合作得非常默契 , 仿佛身临其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角色” , 此时 , 他们的整个身心都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了 , 因为他们已经“进入情境——担当角色——理解角色——体验角色——表现角色——自己与角色同一”了 。其中还穿插朗读训练和德育的渗透 , 浑然一体 。
四、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 。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 , 能过比较、指导朗读、背诵等方式 , 鼓励学生积累运用 。如给“五光十色”换一个词、用“热情好客”来夸夸老乡、照样子说出类似“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这样的词等 , 这些环节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
五、挖掘文本资源 , 拓宽写话训练 。新疆的葡萄又多又美 , 收下的葡萄除了吃 , 制作葡萄干 , 还有一大部分要运到城市去卖 。教学中我抓住这一内容 , 创设情境进行小练笔:美羊羊邀请咱们班的小朋友一起为热情好客的老乡设计一则广告 , 帮助他们宣传五光十色的葡萄 , 希望能在城市里买个好价钱 。由于之前刚学过《卡罗尔和他的小猫》 , 孩子们对写广告有兴趣 , 因此能比较有创意地为老乡设计有关葡萄的广告 。孩子们在评选“最佳广告设计师”的活动中用心地写下自己设计的广告 。“巧用文本 , 有效练笔”这一课题的教学模式得到充分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