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沟》教学反思(17)


但是 , 虽然我在备课时动脑筋想了这些教学环节 , 使我的课堂更加实在 。可是对于课堂及时生成的教学点 , 我却不能够及时捕捉 。例如:
1、在出示课题教学“沟”这个字的时候 , 我问学生这个字和我们学过的什么字比较像 。有一个学生说到“钓” , 我当时急着出现“钩” , 便把上纠正了 。那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还算班里非常好的学生 , 她都说成了“钓” , 说明没有区分好“钓”和“钩” 。那么 , 可能班里还有一部分学生也不能正确区分这两个字 。当时 , 虽然课件上没有打出“钓”字 , 但是既然学生混淆了 , 还是应该抓住这个生成点 , 在黑板上写一写 。
2、在教学“五光十色”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个词语 , 我问了一个问题 , “五光十色”能不能换作“五颜六色” 。当时学生的反映是楞了一下 , 有个别学生说不能 。但是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 可能是觉得老师这样问 , 应该答案是否定的吧 。他们在揣摩我的答案 。但是经过师傅的提点 , 我也恍然大悟 。其实“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 , 甚至其他形容颜色的词语也可以用 , 只是课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贴切 , 因为它还写出葡萄的光泽 。这两个词只能说哪个更适合 , 而不能说哪个能用 , 哪个不能用 。回想一下 , 课堂上其实有些学生是觉得“五颜六色”是可以用的 。当时我应该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 , 然后带到句子中读一读 , 感觉一下 , 再通过图片的观察 , 学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贴切的了 。课堂上也不用绕很大一个弯路了 。这样 , 也能够渗透一个写作的方法 , 有时候同时可以用多个词语 , 这时候就要选择一个最贴切 。
3、在随文学习“新疆”、“吐鲁番”、“葡萄沟”时 , 我出示了一张中国地图 , 把这三个地名打在地图上 。这个时候如果学生再齐读一遍 , 那么学习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
看来 , 要让课堂上得扎实 , 光有预设还不够 , 还要随着学生 , 随时生成 。这样的功夫 , 还需要我不断磨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