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八 )


二、有的放矢 , 向四十分钟课堂要质量
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 , 我先指导孩子多读 ,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 。其次 , 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 , 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到底“”果然“ , 这些词要指导学生通过朗读 , 联系上下文体会意思 。通过这几个环节 , 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 , 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能力 , 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
三、读文质疑 , 合作解疑 , 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 ,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 , 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 。在教学过程中 , 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 , 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 , 梳理学生的问题 , ()循着学生的问题 , 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 , 最后解决问题 。
四、不足之处 , 认真总结反思
《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就是告诉我们”平时多观察 , 遇事多动脑 , 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这样一个道理 。浅显易懂 , 学生很容易理解 , 但他们在生活中能否养成爱观察 , 思考的习惯呢?由于这节课安排了比较多的重点词语和口头表达训练 , 所以 , 在拓展的环节 , 我做得显然是仓促的 , 不深入的 。如果我能结合实际 , 问一问学生:在生活中你遇到过什么难题?你是怎么做的?这样学生从课文中悟出的会更多 。
我想: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 , 那我的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 , 学有所获 。我希望在不断的练习中 , 实践中 , 我的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 , 走向完善 。

《曹冲称象》教学反思


“曹冲想的办法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是我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提出的问题 。经过一次次反复的练说以后 , 曹冲那聪明机灵的印象已深深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我进一步启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可没想到这一问题一提出 , 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说:“没了!”连平时好逞强的孩子都是直摇头 。这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 看来曹冲在孩子眼里已不是一个普通的人 。而是成了无法超越的神了!这可不行!如何激发孩子的创新精神 ,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呢?我灵机一动 , 说:“老师在书上 , 看到有个学校的小朋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 比曹冲的还要好呢!不知我们班有没有同学能想出来?”激将法起作用了 , 马上有人举手了 。屠鑫元第一个发言 。他说:“人走进船里 , 人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我心里一乐!这个办法真好!正要大力夸奖他 。可转念一想 , 孩子们懂得这个办法的妙处吗?就问:“这个办法行吗?”不问不知道 , 一问吓一跳 , 竟有很多人说不行 。有的说:“没秤怎么称人?那时侯还没有俞医师(学校的校医)那种秤 。”哦!原来在孩子眼里只有磅秤才可以称人 。有的说:“小孩子可以称 , 大人不能称 。”(一问 , 才知他们认为书上说没有那么大的秤来称大象 , 大人身子重 , 也没法称 。)“人都到船上去了怎么划线啊?”……我耐着性子和孩子们一一讨论解决这些问题后 , 正想进入下一环节 , 课堂上又有人大声说:“我觉得还是不行!”真是恼火!可新课标提出课堂以学生为主 , 我忍住这股无名火 , 耐心地问:“为什么?”“老师你说的 , 要很多人在一起才能和大象一样重 。人太多了 , 称不完啊!”“也不至于到称不完的程度 , 即使很多很多 , 一天称不完两天 , 两天称不完三天……总有一天能称完 , 总比把大象斩了要好啊!”最后大家总算一致同意 , 这个办法不但行 , 而且比曹冲的要好 。不用把石头搬上搬下的 , 人自己会走 , 多方便啊!这时 , 我向那位同学竖起大拇指说:“了不起 , 能想出那么好的办法!要是当时你在场 , 曹操就不用操冲的办法 , 一定用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