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11)


在教学时,我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验为主线”的原则,组织课堂教学 。如教学张衡怎样数星星这几个动词时,没有“纸上谈兵”讲意思,而是让学生自己读一读、自己做一做、自己数一数,在情境中体验 。这样,有动有静,动静搭配,既使学生学得快乐,又通过情境体验代替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
学生们表演读,数完星星之后对张衡数星星体会得更深刻了,他们不仅从“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中体会到了张衡的认真,耐心,甚至于还体会到了他对星星的喜欢,他数星星时的困难,星星不停地在动,眼都看花了,手都酸了……
接着问孩子们想对张衡说些什么?孩子们就有话可说了,因为他们有了这样一种情感的体验 。这种感受也就深了 。
3、自读、自悟、自得,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张衡数星星的决心和对星空的认识 。在进行二、三两小节的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体会奶奶对小张衡的疼爱,学着奶奶的语气笑着劝劝张衡 。从中他们体会到了张衡不是第一次数星星,体会到奶奶认为星星是数不清的 。
读读张衡的话问问学生感受到了什么?让学生在一遍遍的自读中去感悟张衡数星星的决心之大 。读懂他已经知道了一些关于星空的知识,这与他不停地数星星,认真地数星星是分不开的 。
最后让孩子们进行角色体验,分别读读奶奶的话和张衡的话 。加上表情和动作 。让孩子们在角色体验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不同的情感 。整堂课中,我运用了非常漂亮的课件,将孩子们带入到了真实的情境中,所以孩子们看到了,感受了,也投入了,整堂课中,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愉悦的 。他们跟着张衡,学着张衡,感悟着张衡,相信他们对于认真观察,善于思考,一定会有更新的认识 。正如课堂总结时那样,也许,真有一个孩子因为认识了张衡,数了星星,学会了思考,研究,而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呢!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反思


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由于我在挖掘教材时,考虑得过于简单,没有深入分析 。比如:教学“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时,我就把教学目标单一地定位在感受星星之美上,忽略了“满天、无数、撒”等词,这些词都充分说明了星星之多,特别是“撒”这个词形象地说明星星之多之杂,充分体验了这些,既能感受用词的准确,也能更深刻地体会张衡数星星之不易,领会仔细认真的品行 。在处理“我知道”时,我只是让他们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也即为资料而资料,没有充分挖掘资料的价值 。比如,在介绍地动仪的资料时,我可以出示图片,介绍相关知识,突现它的价值,让学生从张衡的功绩中感受他的伟大,产生自豪之情,激发课外探究的欲望,这样就提高了资料的价值,实现思想感染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