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小羊》教学反思怎么写?( 七 )


4、5自然段 。怕有学生不懂,我又解释了“提示语”,在说之前的一些词语,比如刚才的“温和”一词就叫提示语 。学生们若有所悟地读起来 。当请学生来朗读狼说的话时,他们抓住了第一句话后的“!”和“气冲冲”一词读出了狼比第一次找碴儿时更凶的语气 。而小羊的话则是从“可怜、喊道、啊、呀!“等词中逐渐体会出害怕、惊慌的表情和语气 。
三、突破难点,贵在无痕
常常很钦佩特级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是指导朗读,还是理解难点,都是那么的不露痕迹,在自然而然中生成 。本课中的“找碴儿”一词对学生来说理解有困难,我也效仿了一把,自觉颇为成功 。“找碴儿”一词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就已经出现了,但我没有直接问学生它的意思,也没有急于把词的意思(找借口)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一步步的学习中逐渐得出 。在理解小羊第一次说的话时,学生们已经明白它是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的,理由是:狼在上游,小羊在下游,水是不会倒流的 。于是,我趁势提出:“所以小羊怎么可能把狼喝的水弄脏呢?明显狼是在没事找事,用书上的一个词儿就是——?(找碴儿)”并出示这个词语再次让学生朗读,此时已无需多说,学生就明白了它的意思 。我又追问:“找碴儿就是找——?”(借口)有学生回答出了 。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引出了它的意思 。为了让学生明确本课是狼不断地在找碴儿,当学完
4、5两个自然段时,我又再次提及:“(因为去年小羊还没有出生呢,怎么可能说他的坏话)狼这样没有道理地捏造瞎编,就叫——(找碴儿) 。”这样,再次让学生巩固了词的含义,也更让学生加深了印象 。
四、阅读感悟,培养能力 。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因而,阅读教学要将“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出意、读出形、读出味、读出解 。在本课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在读中发现问题,在读中解决问题 。如小羊说的那句:“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当我问学生这句的后面是问号,那小羊是在问狼吗?学生不理解,有的说是,于是我让学生自己朗读,在数遍后问小羊的意思是——学生明白过来:小羊不会把狼喝的水弄脏 。其次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如:自由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 。当学生自学完
4、5自然段后,我采用了这样的问法:“小朋友,从他的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并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做到了在读中“悟”,在读中“思”,在读中“说” 。既培养了阅读的能力,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发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给学生读书的时间还不够充分,尤其是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另外,学生们对文章的结尾很感兴趣,一个??让他们猜测不已,他们很想知道最后小羊到底被狼吃了没有 。由于教案中没有设计,故而绕开了这个话题,学生有些失望 。对于全文的分角色朗读,可让学生带着表情加上动作来读,可能更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效果也会更好 。理解决定设计,设计决定呈现,呈现决定效果 。的确,要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只有自己全面、深刻地把握教材,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从中得到深刻的感情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