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二、重点研读赏析
先教给学生赏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反复读,多想象,多感悟,不需要逐字逐句斟酌含义,但要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有自己独特的体验 。力求通过品读、积累成诵等多种方式的阅读实践进行不同层次的读,完成全程的阅读 。在课堂中完成一篇课文的学习,不应是阅读的结束,而应是阅读的开始 。带着课文的学习兴趣去阅读新的作品,对课堂内容进行延续发展,才是真正意义的语文学习 。那我的这节课就引着学生从课文中的文本延伸到了生活中、文学里,不仅是朗读、感悟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他能力的训练 。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能使学生感受到美,同时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能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而我的这节课在语文素养的训练上还需要加强,要让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运用落到实处 。课文中有很多美的词语、句子,特别是优美的意境课堂中学生好象并没真正感受到,一堂课下来,虽然读了,想了,说了,但显得很空洞 。我只是着重考虑要让学生欣赏美文,对语言文字考虑较少,但该如何在教学中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又让他们真正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自主的感悟语言文字美?这是我这节课存在的困惑 。

《山雨》教学反思怎么写?


十一册第一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其中的四篇文章分别从四个不同方面展现了大自然别具风彩的魅力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丰富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的方式 。
《山雨》是其中的第一篇略读课文,应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但一堂课下来,我并未完成内容,课堂效果也不如人意 。
首先,布置预习时,我明知道预留的时间不够充足,却没有督促 。心想上课时突击检查,给他们一个教训,让学生记住自觉预习 。但同时这也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不熟悉以及导入正式学习的时间过长 。
接下来初读课文时,我要求学生理清文脉,找出文章的写作顺序,这篇文章线索很明显,这部分进行的还算顺利 。
进入精读课文阶段,我安排小组交流,选出最能表现作者对山雨的喜爱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这部分本应是这堂课的重点,但因为时间不充足,以及前部分课堂气氛没调控好,反而草草收场,没达到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目的 。另外,学生对于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知如何相互交流 。在班级汇报讨论时,很多小组都说还没交流完,或者结论只是某一人的观点,没有经过组员认可等 。种种原因综合,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
以后学习略读课文时,尽量把课外事情在课后说,先上课,不然容易破坏课堂气氛,降低学生兴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