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运算教学反思怎么写?( 二 )


2、重视情境创设 。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能够让学生感兴趣的、引发思考的问题情境 , 学生才有可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 , 自主探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 并进行必要的、有效的交流和探讨 。因此在学案设计合作探究中 , 我设计了两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是对“比八月份节约了1/7”进行研究 , 让学生产生困惑 , 与分数混合运算一二中“单位1已知”产生认知冲突 。第二次是把“比八月份节约了1/7”改为“比八月份增加了1/7” , 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没有发生变化 , 等量关系也没有发生变化 , 形成解决“单位1未知”问题的基本数学模型 。
当然在课堂实践后我也发现了很多缺憾 。
1、课堂环境影响学生表现 。
我班共有8个合作小组 , 在听课中很多教师参与在每一个小组中 , 原来思维敏捷、敢于大胆发言的学生都显得谨小慎微、唯唯诺诺 。学生不适应这么多听课者参加的课堂教学 , 就连学习最优的张星宇同学发言都语无伦次 , 那些天生腼腆性格内敛的学生表现就更是差强人意 。因此学校要经常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常态课等多种形式的听评活动 , 这样既锤炼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 有可以有效增强学生抗干扰的意识 。
2、钻研肤浅影响探究活动 。
高效课堂给学生减负了 , 但是对教师来说却是加压了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 , 必须在课堂外下足功夫 , 这样课堂上教师才会游刃有余、进退有方 。本节课中由于过高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 , 忽视对教材难点的分析与处理 , 造成了探究活动的卡壳现象 。我对“比八月份节约1/7”中“单位1未知”没有充分研究 , 让学生错误的认为“已知量”才是单位“1” , 引发对等量关系的.错误认识 。
3、思路固化影响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的设计、实施、反思等环节都充满着预设和生成的矛盾 , 课前要充分预设 , 才能有效的应对课堂生成 。但是课堂是动态变化的 , 无时无刻都在生成着新的问题 , 不是能够全部预设到的 。面对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 我还是坚持原来的学案设计流程 , 希望学生能够侥幸的冲破难关 。在这个时候教育机智和教育智慧就显得尤为重要 , 及时调整学案设计 , 针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 扭转课堂教学面临的颓势 。但是我没有这样做 , 无法超越自我 , 无法相信奇迹发生 , 只好任其自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