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怎么写?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年级上册17课的一篇课文,这一课以韵文的形式,不但形象的讲述了四种动物脚印的形状和青蛙冬眠的特点,语言活泼,富有童趣,读起来琅琅上口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对于这一课的教学,我在导入新课中凭借多媒体辅助手段,给学生展现了一组雪景图,把生活带进课堂,把学生引入了如诗如画般的冬天世界里 。学生目不转睛地看着图片,联想起上周四的下雪情景以及心情,自然地朗读“下雪啦,下雪啦!”这一句时,似乎听到了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呼喊与渴望 。
识字是低段语文课的一个重点,识字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去拼音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字音 。如在指导学生识记“睡”时,左边是目,右边是垂,眼皮慢慢垂下来就睡着了 。又如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啦,梅,蛙”使识字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
这堂课始终贯穿着一个主线“开心” 。初读课文,识记生字,再读课文时提出两个要求:⑴用“——”划出雪地里的小画家 。⑵用“0”圈出小画家们分别画了些什么 。使课文思路清晰同时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 。这一堂课我共抓了三句话来开展教学 。a.“下雪啦,下雪啦!”b.“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c.“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在教学第二句时,运用了“叽叽叽,我是小鸡,我的脚印像()”这种形式富有童趣,孩子们学得很开心 。
当然,课无完课,在课堂中我发现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需要改正:
1.“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朗读时体会这句的心情给孩子们的体会时间不够充分,有些着急 。
2.朗读形式过于单一,朗读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拍手读,指名读,全班读 。
3.在指导书写时,没有思考周全,以致书写教学中没有田字格,教学效果不理想 。
通过这次教学展示活动,我得到了很多收获,同时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今后我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

《雪地里的小画家》教学反思怎么写?


今天,我们一年级举行了ipad教研活动,我执教了《雪地里的小画家》这一课,活动中我收获颇多,通过ipad课前设计以及课上实践,预设效果和实际效果差距不是特别大,总体较为满意,以下我就从教学设计和ipad运用两方面来谈谈我的教学反思 。
一、画廊创设,走进雪地
首先,《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总共6句话,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文章生动优美,非常适合学生朗读、背诵 。我在设计本课时,安排了这样一些教学目标:学会“啦、梅、用、几、成”五个生字,情景回忆下雪时的情景,读出"下雪啦,下雪啦!”兴奋的语气 。通过本课学习,孩子们知道了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四种动物爪子的不同形状,用上“像”说一说 。学生读通课文,能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体会出向往冬天,发现冬天更多秘密的迫切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