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学生素质分析:
我们班学生共有77人,有一大半学生经过了幼儿园教育 。从基础知识看,大多数学生接触过一些简单的数学知识,有一定数数经验,能动手摆小棒、观察画面等实践活动 。从学习习惯来看,大部分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做,上课积极思考、发言,能积极完成作业 。但还有部分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好动好插嘴,行为、语言无约束性,作业拖拖拉拉 。从能力看,大多数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动口能力,但不能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维意识,思考过程欠条理性,与他人的交流合作意识差,自主学习意识不够,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能表达自己的思维,动作缓慢,反应迟钝,学习独立性差 。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综合为20以内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处理、空间与图形安排、分类与统计、实践活动 。第一部分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数学活动来呈现实际学习内容,加减法的处理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习加减法的逻辑起点 。但教材并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加减法学习混合,算法多样 。空间与图形包括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形状、大小 。分类与统计都重视对过程的经历 。
目的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20以内数的意义,会认、会读写0—20的数 。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经历比大小、高矮、、轻重、长短的过程 。体验“比”的方法 。
2、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感受日常生活与其的密切联系 。
3、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整时、半时、记时方法,体验时间的长短 。
4、认识物体的位置、顺序、大小以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
5、学会简单分类、统计,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 。
重难点:
1、认识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
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 。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 。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