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诗词( 二 )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
〔注释〕 残霞:晚霞 。
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 。
开头二句“孤村”领起,着意渲染秋日黄昏的冷寂 。
“一点飞鸿”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了活力,造成曲子抒发情感的转移 。
接着诗人用青、绿、白、红、黄五色,以远及近、由高到低、多层次多侧面立体交叉式地描绘出秋日美丽的景象,使整个画面充满了诗意 。
此曲极富艺术张力,一笔并写两面,成功地将秋日迟暮萧瑟之景与明朗绚丽之景融合在一起,把赏心悦目的秋景作为曲子的主旋律,不失为又一篇写秋杰作 。
释义: 在日落时天空中来不及追随太阳的残霞照耀下,村落显的那么孤独 。
近处缕缕青烟中老树的枝干上还停留着乌鸦,天空中还有大雁孤单的身影 。
在青山绿水中,一切的一切是多么孤单与孤独 。
...
天净沙秋的诗句展开全部 天净沙·秋思《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是一首著名的散曲作品 。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
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
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
作品别名,越调·天净沙·秋思,作品出处,《全元散曲》文学体裁,散曲天净沙⑴·秋思枯藤老树昏鸦⑵,小桥流水人家⑶,古道西风瘦马⑷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⑸ 。
[1] [2] 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⑴天净沙:曲牌名 。
⑵枯藤:枯萎的枝蔓 。
昏鸦:黄昏时的乌鸦 。
昏:傍晚 。
⑶人家:农家 。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
⑷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 。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
⑸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 。
[2] [3] 白话译文枯藤缠绕着老树,树枝上栖息着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
小桥下,流水潺潺,旁边有几户人家 。
在古老荒凉的道路上,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我前行 。
夕阳向西缓缓落下,极度忧伤的旅人还漂泊在天涯 。
[2] 创作背景编辑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一生 。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这首《天净沙·秋思》 。
[1] 作品鉴赏编辑文学赏析天净沙·秋思--著名书法家崔国伟书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
这首被赞为秋思之祖的成功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
[4]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 。
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 。
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 。
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 。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
”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
”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 。
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 。
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 。
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 。
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
二、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使作品充满浓郁的诗情 。
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寄寓作者思想的艺术形象 。
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具有使用意象繁复密集的特色 。
中国古代不少诗人常常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
马致远此曲明显地体现出这一特色 。
短短的二十八字中排列着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断肠人生活的真实环境,又是他内心沉重的忧伤悲凉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