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儿童诗词( 五 )


木兰舟上如花女 , 采得莲房爱子多 苏轼的《西湖》: 毕竟西湖六月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 。
14、《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 , 蝉噪树苍苍 。
开锁洞门远 , 卷帘官舍凉 。
栏围红药盛 , 架引绿萝长 。
永日一欹枕 , 故山云水乡 。
15、《夏日登鹤岩偶成》【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 , 露洒长松六月凉 。
愿借老僧双白鹤 , 碧云深处共翱翔 。
16、《夏日游晖上人房》【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 , 琴歌列梵筵 。
人疑白楼赏 , 地似竹林禅 。
对户池光乱 , 交轩岩翠连 。
色空今已寂 , 乘月弄澄泉 。
有关儿童活动的古诗我国古代有很多描写儿童的诗 , 它们语言精炼 , 形象生动 , 塑造了儿童的种种神态 。
笔者从常见的《唐诗三百首》、《全唐诗》、《子家诗》等书中选得几首 , 以飨读者 。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这样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全诗仅二十八个字 , 却给我们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
作者久居客地 , 重返家园 , 故乡的儿童们却不认识他 , 就笑着问他是哪里来的客人 。
这些儿童稚气活泼 , 彬彬有礼 , 十分可爱 。
同样是唐代的崔道融这么写:“篱外谁家不系船 , 春风吹入钓鱼湾 。
小童疑是有村客 , 急向柴门去却关 。
”《溪居即事》这首小诗描绘了春日渔村溪边的趣事 。
篱外不知谁家的小船 , 忘了系缆绳 , 被悠悠的春风吹进了钓鱼湾 。
正在水边垂钓的小童 , 不知实情 , 误以为有客相访 , 便急忙放下手中鱼竿 , 慌忙跑向家门报信 , 想打开柴门相迎 , 忙乱中却把门关上了 。
诗人把小童的一系列动作写入诗中 , 显得平易自然 , 却又栩栩如生 , 形象地描绘出了乡村儿童好客的天性 。
乡村儿童不仅好客 , 还很勤劳 。
宋代诗人范成大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中有一首这么写道:“昼出耕田夜绩麻 , 村庄儿女各当家 。
童孙未解供耕织 , 也傍桑阴学种瓜 。
”这里描写的是夏天农村紧张劳动时的情景 。
“村庄儿女”是指成年农民 , “童孙”是儿童 。
农村的儿童虽还不会耕田织布 , 但看到大人除草搓麻线 , 便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 。
儿童们不仅学种瓜 , 他们还学垂钓 。
唐代诗人胡令能在《小儿垂钓》中这样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 , 侧坐莓苔草映身 。
路人借问遥招手 , 怕得鱼惊不应人 。
”你看 , 这个“蓬头”“侧坐”的小家伙是多么顽皮可爱 , 怕鱼惊不咬钩 , 就连路人借问道路都不给回答 , 虽是“学垂纶” , 可却满认真的!诗人信手写来 , 好似不费丝毫力气 , 其实功夫很深 , 诗味也很浓 。
宋代诗人杨万里也是写儿童天真可爱的高手 , 他的《宿新市徐公店》里有这样的描绘:“篱落疏疏一径深 , 枝头花落末成阴 。
儿童急走追黄蝶 , 飞入菜花无处寻 。
”诗人先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末夏初的画面 。
接着从画面里跃出一个“急走追黄蝶”的儿童 。
那黄蝶被追急了 , 一下子隐没在菜花里 。
诗到这里就完了 , 但我们可以想见 , 那飞奔的儿童怎样一下子站住 , 又在菜花地里东张西望的神态 。
由此可见 , 古代诗人不仅善于观察 , 还善于用笔 , 把一个平淡的场景记录下来 , 就赋予了神奇的力量 。
不仅写得新奇 , 还塑造了种种可爱的儿童形象 。
关于描写夏天的儿童诗1、手持竹竿捞月亮捞了一个又一个我把它们都挂在了天上2、天黑了太阳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萤火虫提来了灯笼3、高射炮打蚊子咚—咚—咚蚊子中弹了停在空中一动不动了夏天的儿童诗知了我有个问题要向知了请教它躲在树冠里叫知了——知了——就是不肯下来萤火虫漆黑的山路萤火虫提着灯笼给我们引路可灯笼的光太小了萤火虫自己都走到山沟里去了虹外婆送给我的手镯可惜我的手脖儿太细我把它送给妈妈妈妈说乖乖还是给你留着吧蚊子蚊子和我相拥躺在床上一觉醒来我睡在了地上蚊子挺着个大肚子霸占了整张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