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四 )


三、立体探究,综合而力求创新
语文教学讲究整体化、综合化、实践化 。以问题为核心的立体探究的教学设计,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读文、悟情、辩理三者有机结合、综合、统一起来,充分体现“立体探究”设计的特点和价值 。立体探究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教学这一基本规律 。就本文而言,学文是基础,悟情是体验,辩理是目的 。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统一于本课的教学实践中,不容偏颇,更不容分割的 。在学文中思考,在学文中悟情,在学文中明理 。通过品评词句,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质疑辩论,联系个人生活实际等具体操作环节的有效实践,基本达到实际的目的,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
不足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自己不够投入,是课堂教学达不到高潮的主要原因 。而不够投入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对教案熟悉,但不能运用自如 。在下次练兵课中,努力达到对教案熟读成诵的地步 。

《钓鱼的启示》教学反思怎么写?


《钓鱼的启示》是一篇比较深奥的课文,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 。这篇课文的教学,是为了探索深文浅学的教学方法,对蕴含深刻人文哲理的课文,如何让孩子既学得懂,又学得有趣呢?根据班上孩子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优选组合,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 。
1、降低起点层层突破
教学刚开始是这样,一开始,把起点定的很高,随着教学难度的提升会使教学难以进行下去 。深奥的课文,起点定得低些,然后逐步提高要求,学生的学习才能比较顺利 。揭题时,是引导学生关注“钓鱼”还是“启示”,起点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开始就关注“启示”,抓住“启示”的语句学习,遵循的是从理性到感性,学生学习会感到困难重重 。一开始从“钓鱼”入手,体会放鱼之难和父亲教育之严肃,再来感悟得到的启示,遵循的是从感性到理性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
2、以读为主、读中体验
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手段 。古人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现代教学实践也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加深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学生从语言文字的阅读中受到感染,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
同时,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眼、口、耳等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以读为本,使学生在读中感悟 。在这节课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地读,在读中感悟、体验 。有筛选主要信息的默读,如找出表现“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父亲要“我”把鱼放回湖里的语句,“我”得到启示的语句等;有在体验中的朗读,如读“我”的心理变化以及父亲态度的语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