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怎么写?( 三 )


读书跟做任何事情一样,良好的习惯是基础 。而好习惯的养成是在平时的训练中实现的,教师在这当中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做好监督和检查 。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要做到读懂词句,初步理解课文,并提出问题 。如果教师的指导和督促到位,持之以恒,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们应变“教课文”为“教语文”,要以课本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引导学生读更多的文章,而不是把课文的内容当做教学的主要目标 。现在我们程永丽名师工作室正开展“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的课题研讨,正迎合了这一思想,也正是体现了“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理念 。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没有了兴趣,再大的诱惑也起不了作用 。”因此,我们平时要重视对学生读书的引导,注意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 。在孩子们成长的黄金时期,一定要让他们多背诵、多积累 。“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孙双金老师总结说:“12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定的语文 。”这给我很大启迪,我们借专家的研究,实践自己的教学,简简单单教语文 。用活动吸引学生就是个好办法,我们除了引导学生读好课文外,还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
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感受最多的还是那句话:少做题,多读书 。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应该在这里 。

《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怎么写?


鉴于女儿语文成绩不尽如人意,暑假期间,我特意去书店挑了一本书————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 。回家之后,我从头至尾细细看了两遍 。于老师文中提到的语文教学的观点讲得非常在理,其中有关朗读和错别字的论述我最感兴趣,因为这两个问题困扰我已经很久了 。
语文的本质,说到底无非是读和写 。读既包括默默地阅读,也包括大声地朗读 。于老师说,语文教学的“保底工程”,就是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连学过的课文都读不流畅的学生,语文水平百分之百的低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的语感不好 。文中于老师举了一个例子:一个叫杨鸣的男生刚转到于老师班时,语文水平很差,一个长句子他要分三次才能读完 。后来,于老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家庭作业————每天读课外书,要大声读,每天坚持半个小时 。不到一年,大见成效 。杨鸣在班级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于老师还举了个例子,他说,他看《夜幕下的哈尔滨》一书,远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因为王刚把这本书读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