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写桃花的诗词

红楼梦写桃花的诗词

描写桃花的古诗有哪些 描写桃花的诗词名句有哪些原文展开全部 描写桃花的古诗词名句总结桃花是春天最明媚耀眼的花,它烂漫嫣红,如云霞般美艳;她占尽春光,为人间增色;它开时光彩夺目,风华绝代,它落时纷纷扬扬,风韵犹存 。
吴融有诗“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白敏中也道“千朵浓芳绮树斜,一枝枝缀乱云霞” 。
诗词中的桃花几乎成了芳春的代表,同时也是美人的代名词 。
桃花——春意融融 春天来了,当梅花凋谢,红消香断时,桃花就登上了舞台 。
它感受到了春回气暖,三三两两地绽放了 。
苏轼有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隔着翠竹是几簇粉红色的桃花,红绿掩映,春意浓浓 。
张志和的《渔歌子》开篇便写到:“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这两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山水秀丽、花红柳绿的春天长卷 。
使人如亲见桃花灼灼盛开、细雨鱼儿出,微风白鹭飞之景 。
春天是一年中最富生机与活力的美丽季节,有山的地方便少不了流水,当然也少不了桃花 。
作者没有细致地刻画桃花如何美艳,流水如何澄碧,仅以“桃花流水”四字概括 。
桃花盛开的时候,雨水比较多,几场春雨过后,河水上涨,鱼群也多了起来,正是“鳜鱼肥”的时候 。
“鳜鱼”是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淡水鱼,嘴大鳞细,呈黄褐色 。
既有如此肥美的鳜鱼,渔夫怎会不流连忘返呢?戴叔伦的《兰溪棹歌》也写道:“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
”桃花盛开之时,往往是春雨绵绵的时候,江南的桃花汛虽然使得河水猛涨 。
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逆流,因此鱼群争抢新水,在水中欢腾跳跃起来,涌上溪头浅滩 。
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作者听到岸头喧哗的声音才想象到鲤鱼上滩的情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
白居易的笔下,桃花就是春天,他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人间”是相对于大林寺而言的,即山下 。
山下四月的时候,春事已经结束,正是初夏的时候,作者眼看着春色残败,心中正充满了惜春情愫,不料想在大林寺又遇到了晚来的春天 。
那一树树桃花开得粉嫩而耀眼,竟然还有未开的花蕾 。
本以为春天已经离开了人间,没想到她转到了这里 。
“芳菲尽”与“始盛开”在对比中遥相呼应,表明了作者情感上的转变,即由惜春之悲转为欣喜惊异 。
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意味着这一奇遇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仙境梦幻的世界 。
杜甫对桃花的感情是复杂的,他既爱那深红浅红的桃花,又恨那轻薄逐流水的桃花 。
他独步寻春的时候,看到的桃花是非常可爱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
桃花是一簇簇的,有的呈深浅,有的则浅红 。
深红,开得热烈,浅红,开得内敛,无论是深红还是浅红,都使人觉得欣喜,于是诗人不知到底是爱深的还是浅的 。
这两句看似描写的乐景,但加上“开无主”三字,就瞬间有了一种淡淡的哀愁 。
这些桃花开得正美,只可惜主人已逝,若不是诗人寻春至此,则无人赏识,那是何等的寂寞 。
但无论如此,诗人是爱花的,故诗中也萦绕着欢喜的气氛 。
“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并以选择疑问的语气作结,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而且由己及人,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 。
但在另一首诗中,他却说“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
在春天的景物里,柳絮应该是最活跃的,而桃花也应该是最艳丽的,也是常人比较喜爱的春天景物之一,可是诗中的柳絮就变得颠狂起来,它无所顾忌,张牙舞爪;桃花也变得轻薄起来,它只知道追逐流水,行为实在是轻佻 。
很明显,诗人是不喜欢柳絮和桃花的,究其原因,是由于诗人郁郁不欢,当时,国难未除,诗人饱尝战乱离别之苦,有家难归,心情既愤慨又悲痛,哪有什么心思欣赏桃花呢 。
对于王维来说,桃花是春天最绚丽的一抹色彩 。
他说“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红色的桃花,颜色已经足够艳丽,再加上昨日的雨珠,就显得格外动人;翠绿的柳叶在朝烟的笼罩下更加袅娜迷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