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三周年的诗词( 三 )


(身后意 一作:身后事)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10、梦微之 唐代:白居易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参考资料 古诗文网:http://so.gushiwen.org/type.aspx?p=1&t=%e6%82%bc%e4%ba%a1...
纪念父亲去世三周年 大门对联 上:翁去三载,余祉犹佑下:人生百年,唯笑长春横:遗爱千秋1 陇上犹留劳迹 堂前共仰遗容2 天不遗一老 人已是千秋3 等闲暂别犹惊梦 此后何缘再晤言4 桃花流水杳然去 明月春风何处游5 风凄暝色愁杨柳 月吊宵声哭杜鹃6 三径寒松含露泣 半窗残竹带风号7 白马素车愁入梦 青天碧海怅招魂8 勤俭度日遵遗训 努力工作报余恩9 事业已归前辈录 典型留与后人看10 椿型已随云气散 鹤声犹带月光寒
写给父亲逝世三周年的深度短文展开全部 父亲生于一九三八年农历九月十六日(?),卒于二零一一年农历十一月十四日,享年七十三岁 。
转眼间父亲离世已三年了 。
三年来父亲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谆谆教诲经常浮现眼前,也时常会在梦中相见 。
确切地说,连父亲也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天?我也曾问过父亲兄弟三人中唯一在世的二伯,他也不知道父亲的生日 。
但人总得有个生日吧,于是妈妈的生日也便成了父亲的生日一起过了 。
父亲童年不幸,历尽苦难 。
父亲兄弟三人,父亲最小,在其六岁的时候先后失去双亲,从此,寒九三伏,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在同龄孩子围在父母膝下撒娇时,孩提时的父亲即已饱尝人间疾苦,后期又和大伯二伯分离,无家可归,幸亏被离家二十多里的一户好心人家收养,从此虽然有了所谓的“家”,但生活的艰辛和缺少父母疼爱的幼小心灵,依然伴随着辛酸和凄然!直到在18岁参军入伍的时候,在公社武装部的政审过程中,才偶然的与二伯相聚,在那个物质生活非常匮乏的年代,生存才是第一需要,双亲已故,两个哥哥尚幼,除了父母那会有人记得父亲的生日?应该说父亲的人生从小开始就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
父亲性情温和谦逊,慈爱有加 。
可能是因为童年的不幸造就了父亲成年后坚韧不屈和温和的性格,父亲是出了名的好脾气,从小到大的记忆中从未见过父亲生气发火,总是和颜悦色,一脸的笑容,即使我们做错了什么事,也从不打骂,甚至没有大声的呵斥,但事后会给我们讲很多做人的道理,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疼爱的父亲,将自己所遭遇的不幸埋在心底,根本不舍得的打骂子女,只是加倍的疼爱我们 。
父亲坚韧顽强,宅心仁厚 。
父亲自6岁离家,18岁参军入伍,退伍后在村里担任了多年的村干部,人缘极好 。
文革时期村内的派系斗争、自己亲手培养的村干部离心离德,还有村内强势人家的欺侮……,所有的这些事情父亲总是大度的包容,豁达置之,从不耿耿于怀、与之计较,表现出了坚韧顽强的性格 。
“是非曲直任评说,日久自然见分明” 。
果然多年之后各自都有了不同的结果,至此我便明白了许多做人处世之道,但更佩服父亲的宽大胸怀 。
父亲与人为善,不贪不占 。
父亲性情随和,做事讲究原则,担任村干部多年,从不占集体的便宜,口碑很好 。
80年代在乡里上班时,办公室同事敞开的抽屉里,放置了大量刚收的还未来得及清点的现金,父亲发现后便找来锁将其锁上,等同事回来后再交给他,为此同事非常感激,即便多年后同事和父亲回村务农也一直保持深度交往 。
父亲善良热心,乐于帮忙,南庄北疃、邻里之间遇人有求,总是力所能及,倾心相助,邻村一户人家因为父亲帮了其大忙,至今还一直当亲戚走动 。
父亲知书明理,豁达乐观 。
父亲虽然读书不多,但明事理、辨是非,更是写得一手好字,在那个年代的村里也算是文化人了 。
应该说童年的磨难和坎坷对父亲影响很大,望子成龙,跳出农门应该是那个时代父亲的美好愿望 。
我们家中子女多,都是出生在60-70年代困难时期,当时的物质条件和生活水平极差,解决全家人的温饱是父亲的第一要务和主要责任,但父亲(除大姐外)都能将每一个子女送到学校读书,生活虽然艰辛,但父亲却想方设法培养我们学习,让我们尽己所能完成自己的学业,体现了父亲对我们子女的殷切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