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通韵( 三 )


3 押韵方式 诗词押韵的方式,既有传统的继承,也有现代的创新和发展 。
现代诗词的韵式一般都比较灵活,甚至有的诗词连韵都不要了,如有的散文诗或者自由诗根本就没有韵,只是词句的排列组合有诗词的模样而已 。
笔者倒是认为:只要是诗词,还是应该有韵律的,有韵律的诗词才能算是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诗词 。
但诗词作者对押韵的方式却是有一定的选择的,这是因为选择不同的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对诗词意境表达的完美与否,起着较大的作用 。
方式选择的不合适,会直接影响诗词内容的表达,削弱诗词的美感 。
诗词作者一般都回采用如下的几种押韵方式: (1) 通韵 一首诗里句句押韵,也就是说通篇押韵就叫通韵(排韵),也有俗称铁打韵的 。
其特点是韵感特强,诗意较浓,易读易记 。
缺点是有时为了考虑押韵,限制住了词句的选择,从而影响了意思的表达 。
笔者将在本版发的《随着-------》一帖,就是选择的通韵,押的是“灰堆”韵,请查阅 。
(2) 跳韵 这是较常见的韵式,跳一句一韵,也叫隔句韵或双句韵,就是每隔一句一韵,单句不论,双句必韵,也有起句也韵的 。
其特点是韵点分布工整,有较强的韵感 。
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象通韵那样句句必韵,这样可以省去一半的句子因考虑押韵而影响词句的选择和内容的发挥 。
请参看笔者将发的《月离我很近,你离我很远》一帖,用的就是跳韵 。
(3) 变韵 一般的长诗很难做到一韵到底,因为过长的篇幅只用一个韵,使诗意的表达和词句的选择,会有较大的局限性,因此诗词作者往往采取变韵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
也就是在一首长诗中,采取两个以上的韵,就叫着变韵 。
这个韵式在长诗中比较多见,笔者就不举例说明了 。
(4) 交韵 就是奇数句和偶数句各自押韵,即相互交替押韵 。
这种韵式最早见于《诗经》,现代诗里也有,但不是很多见 。
笔者还是现作一首小诗句加以说明: 蜡烛燃烧柔弱的身体,是为给别人带来光明 。
她一生都在毁掉自己,用泪迹书写光荣生平 。
一`三句用的是“一七韵”;二`四句用的是“中东”韵,这就是交韵 。
(5) 抱韵 有的诗词作者还采取这样一种韵式,尽管不多见但时有出现 。
就是在四句一节的诗中,一 四句押韵,抱着二`三句的押韵 。
为更好的说明问题,笔者还是写一首拙诗加以说明: 爱你不需要原因,不存在任何距离 。
只要决定作的事,就需要努力勤奋 。
一`四句押韵,二`三句押韵 。
前者用的是“一七”韵,后这用的是“人辰”韵,前者抱着后者的韵 。
这种韵式更为少见,在这里就不多作说明了 。
(6) 叠韵 这里的“叠”不是指前后字的叠,而是指前后句的叠,是指诗句中前后两句的末尾两字的押韵相同 。
也就是说“韵角”(末尾)两字有两个韵,最后一字是轻音节韵,这种韵式在诗词里也就更为罕见了...
古诗用韵问题一、平仄音一般来讲,普通话里的第一、第二声(既阴平、阳平)里大部分字,是古典诗词声韵部里的“平声”;而三、四声都是仄声(既“上声”和“去声”),但这仅仅是一般而言,绝不是肯定 。
如以普通话发音作为韵的平仄确定,一准出现错误 。
因为在不少入声字里,它的发音就是普通话里的阴平、阳平声,而入声字,又偏偏就是诗韵中的仄音 。
我对入声韵字最头痛,稍不留神就会出错 。
自己创作的古典诗词里,被人挑出毛病的地方,多为入声字的错误使用 。
入声字怎样才能记住?有人总结了窍门,但我不太认可 。
我认为入声字的掌握,应该是在长期写作时慢慢感悟出来的,在不熟悉的时候,只能靠查韵书去确定,这样做虽然比较烦琐,但是,能够有效的避免了平仄出现错误 。
入声字韵书上写的很分明,这里就拿几个字作为例子,不过是希望大家知道,这些字可不是平音,而是仄音:剥、吃、出、*、激、息、等等,这些字的发音都是普通话的“阴平”,但在诗韵里,它们都是仄韵 。
附加讲个小故事,很能说明平仄声的问题:梁武帝曾经问朱异:“你们这帮文人整天在谈四声,那是什么意思?”朱乘机拍了一下马屁:“就是‘天子万福’的意思 。
”天是平声,子是上声,万是去声,福是入声,平上去入就构成中古汉语的四声,上去入又合起来叫仄声 。
这四声中,最成问题的是入声 。